上海花千坊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时间:2019-10-28 11:50: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教案#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续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的支撑与条件。®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参与民主生活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能力目标: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理性行使公民权利,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

  二、教材分析

  本框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法律与秩序”3.4“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本框“参与民主生活”由两目组成,分别是第1目“行使民主权利”、第2目“增强民主意识”。主要介绍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几种形式;公民要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素养。本框是从个人层面阐述公民要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受知识、阅历、经验的限制,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不多。民主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都有欠缺。故需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

  任务1:初步感受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

  反馈指导:

  [出示材料]:

  “网络问政”已逐渐成为近几年两会的亮点。“我向总理说句话”“我向两会捎句话”“两会直通车”等活动,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积极建言献策。

  [思考分享]:以上“两会”信息说明了什么?

  [小结]: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在增强。

  任务2: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反馈指导——活动1:

  [阅读教材]第38、39、40页内容

  [思考与交流]

  (1)第38页相关链接的4幅图片展现了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2)就你课前从父母、家人那里了解到的图片1“有序投票”、图片2“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你认为在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

  (1)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参与民主生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2)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参与民主活动;民主决策要求保障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反馈指导——活动2:

  [阅读材料]:公交地铁调价听证会

  自2013年12月份,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同相关单位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其间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于2014年7月完成了公交票价改革公开征集意见活动。在8000多个样本的专项调查中,入户调查成功率在50%左右,高于普通市场调查20%至30%成功率。公开征求意见18天时间收到2.4万人提出的4万多条意见建议。

  2014年10月28日,公交地铁调价听证会上, 25位听证会代表全部同意调价。此外,通过电话报名的方式,前十位打入电话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朋友旁听了听证会。

  [思考并交流]

  (1)公交地铁调价为什么要举行听证会?

  (2)如果你作为消费者参加听证会,会有什么主张、建议?

  [小结]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参与决策有利于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推进国家行政机关民主、高效、科学的开展工作。

  反馈指导——活动3: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漫画

  [交流分享]: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责任意识,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任务3: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反馈指导:

  [阅读思考]:学生提案上政协

  2018年的全国两会,特别的是收到了来自全国10所中学的5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广东实验中学和杭州二中联合提交的《关于规范家政服务人员准入和企业管理的提案》。

  2017年6月22日,“杭州保姆纵火案”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学生们意识到可以从家政服务管理规范化的角度出发,提出提案。六位同学组成提案撰写小组,展开了对于家政行业的调查。同学们通过访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从政府职能部门、家政中介公司等多角度进行深入调研,经过不懈努力和近十次修改,完成《关于家政中介公司的规范化建设的提案》。

  曾有人问他们:“中学生为什么要做这种社会调查?”小组的一位同学回答:“虽然我们是中学生,但我们希望能以自己力量去解决社会中的问题。虽然只是微薄之力,但我们也会努力去做。”

  [思考交流]:

  (1)你如何评价材料里中学生的行为?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是什么?

  (3)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小结]

  (1)社会生活中,公民应当树立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依法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做出贡献。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公民增强民主意识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五、板书设计

  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

  1.行使民主权利

  (1)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

  (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2.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2)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要求

  (3)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

夯实法治基石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 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识”两目组成。通过对中国法治道路探索历程的梳理,阐述法治的要求、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四、教学过程

  任务1:你心中的法治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

  [观察思考]

  [交流分享]:

  (1)这些生活场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系吗?

  (2)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靠什么保证?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任务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反馈指导:

  [材料分析]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关于实行河长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等等,为解决现存比较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材料2:自2012年起,中山市每年举办“我为中山善治献一策‘金点子’大赛”,6年来共收到市民提出的建议超过4500条;“全民献智改革”活动从2015年启动,中山相关部门连续3年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改革工作意见,至今共收到改革建议超过600条……中山市搭建全民参与的平台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全民“齐参与、愿参与、能参与、真参与、常参与”,探索出覆盖各类群体的社会治理共治模式。

  思考:

  (1)结合材料1谈谈“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制定、完善法律?

  (2)结合材料2谈谈“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小结]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大化。

  任务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1:

  [阅读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思考交流]: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

  [小结]

  1840年以后,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

  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任务4:xx届xx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蓝图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2:

  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阅读教材第48页正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阅读教材第49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小结]

  党的xx届xx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xx届xx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将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这是对依法治国的新定位。

  任务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第45页相关链接,谈谈你对这段名言的理解。

  阅读资料,体会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党的xx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xx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小结]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一、夯实法治基石

  1.选择法治道路

  (1)实行法治的原因

  (2)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2.描绘法治蓝图

  (1)xx届xx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建设法治中国

凝聚法治共识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能力目标: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强厉行法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的要求,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法治政府”和“厉行法治”两目组成。通过阐述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提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三、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坚持依宪治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等内容,学生对本课内容会感到熟悉。本课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性思考,对建设法治中国进一步理解。

  四、教学过程

  任务1: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第50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

  (1)遇到这些情况,我们找谁解决?

  (2)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各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各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

  任务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反馈指导:

  [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会议宪法宣誓仪式。

  (或阅读文字资料)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2018年3月17日,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抚按宪法、紧握右拳,庄严宣誓。随后,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当选的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分别进行宪法宣誓,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进行了集体宣誓。

  [请你思考]:宪法宣誓说明了什么?

  [小结]

  宪法宣誓既是对宪法权威的维护,也是对人民的庄严。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福利。

  任务3:如何理解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

  反馈指导:

  [阅读材料]

  材料1: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各省级政府普遍设立政府法律顾问,全国共有8000余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设立了公职律师,公职律师队伍发展到2.4万人,发挥了为依法决策守门把关的重要作用。

  材料2:明明有户口簿、低保证,却被要求开具家庭关系、低收入证明;办理离婚需要提交自己是正常人的证明…… “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成为群众和企业办事中的烦心问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进行梳理,逐项提出取消或保留的建议;对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迟要于2018年年底前取消。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

  [小结]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任务4: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观察漫画]

  (注:图一上文字为“政府信息公告栏”)

  [思考并交流]: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小结]

  (1)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任务5:如何厉行法治?

  反馈指导: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郑州等地区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相关规定。

  阅读资料:

  2017年5月2日,郑州的杨医生因在电梯内劝阻段某吸烟,两人发生争执。十多分钟后,69岁的段某突发心脏病死亡。老人家属随即起诉至法院,要求杨医生赔偿40万余元。

  2017年9月4日,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决杨医生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死者家属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郑州市中院。郑州市中院经审理查明:老人有心脏病史。根据监控视频显示内容,杨某与老人接触时长不足5分钟。事件发生过程中,老人情绪较为激动,杨某情绪比较冷静、克制;二人只有语言交流,无肢体冲突。

  2018年1月,郑州市中院二审公开宣判,杨医生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法院撤销要求杨医生补偿死者家属1.5万元的民事判决,驳回死者家属的诉讼请求。

  (1)你认同二审宣判结果吗?为什么?

  (2)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1)案例中杨医生对电梯内吸烟予以劝阻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有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总结: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法治的直接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需要你我共同的担当。

  五、板书设计

  凝聚法治共识

  1.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2)我国政府的宗旨

  (3)法治政府的含义

  (4)依法行政的含义及核心

  (5)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2. 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4)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