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讲授新课。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生比较.
(2)教学“体积单位”。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
生:不好比较。
教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解释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结合周围的物体来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这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师:通过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太抽象了,怎样记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股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刚才做实验的小石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
师: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谢谢你们。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学生介绍并举例.1立方米有多大?
师用三根木头米尺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并让前两排学生钻进来,正好容纳十四个人,
接下来,老师可任意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巩固对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喜欢的物体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一沓作业本的体积大约是2立方分米。
生2:我家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
第一题,帮助学生理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第二题,用教具小方块来演示。用同样数目的小方块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体积是多少。重点指出这些立体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看板书说一下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