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了做好我县2023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校园安全稳定,根据全省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精神和州教育局局党组要求,根据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明确各学段学校师生返校时间
2023年春季学期,各学校的开学时间严格按照《夏河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等工作的通知》(夏教字〔2023〕1号)安排执行,中小学2月19日报到,2月20日开课;幼儿园2月26日报到,2月27日开课。
2.切实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一)做好前期准备。各学校(园)领导班子和总务后勤人员提前到岗开展开学准备工作,利用开学前的“窗口期”,对校舍及附属设施、食堂、实验室、运动器材、校园网络、多媒体设备、消防器材等生活和教学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保证水、电、暖、餐厅、宿舍的正常运行。召开好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开学工作,动员全体教职工节后收心,迅速从节日氛围中走出来,积极投入到新学期工作中去。
(二)做好“课前到书”工作。各学校要落实好省州2023年春季学期中小学“课前到书”工作部署会议精神,主动对接新华书店,严格按照教材教辅目录,做实做细春季学期教材教辅征订工作,保证于开学前3天所有教材教辅全部到校,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全面开展教材及教辅资料排查工作,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三)做好教学安排。开学前各学校要提前做好教学安排,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拟定本学期教学计划,依据课程标准编排课程表,按照“双减”工作要求科学编制学校作息时间表,组织教师拟写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计划和第一周教案,并认真审核,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全面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安防设施建设“4个100%”工作要求,全面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能力。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深入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卫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情况进行排查和治理,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风险隐患。
3.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各学校要认真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有关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学校主要负责人亲自讲,班主任、思政教师深入讲,通过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全覆盖、立体化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二)切实加强思政工作。要推进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工作。各学校在开学一周内,全面摸清线上教学质量,对学生掌握参差不齐的知识点,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巩固学习成果,缓解学生和家长焦虑情绪。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召开质量分析座谈会,围绕目标找差距,对准差距找突破,聚焦问题找策略,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稳步开展本学期各项工作。
(四)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工作。各学校要全面了解学生假期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情况,科学评估学生体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精心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循序渐进,避免过早开展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发现学生身体异常情况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
(五)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各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改变以往以“备教”为主的相对单一的内容格局,形成覆盖面更宽的“集体备课+”式校本教研内容体系。以“三学四备”为规定动作,将学习课程方案、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育前沿理论和研究动态,将备“教”、备“学”、备“评”、备“练”明确为校本教研的固定内容,让“先学后教”“先备后教”成为全体教师的行动自觉,使校本教研成为各学段各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
(六)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各项制度,从备、教、导、改、考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要求,完善推门听课和教师教案检查制度,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作用,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上课形式“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及时有效干预学生心理隐患
(一)全面摸排学生心理状况。各学校(园)要深入摸排学生假期情况和返校前后思想动态,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监管,发现有异常思想动态或不当心理诉求的学生,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习生活指导,跟进化解学生心理障碍,坚决防止因心理问题或不良思想引发极端事件。要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配齐配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二)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全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开学前后通过家访、《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身体、心理状况,并将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安排部署、教学计划、开学时间等及时告知家长,做到安排部署明确、教学内容清晰,可操作性强,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5.巩固深化“双减”工作成效
各学校要紧扣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教学质量“三个核心”,进一步巩固深化双减工作成效。要进一步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提高作业设计科学性,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要进一步强化课后服务保障能力,落实好课后服务保障经费,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艺等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要平衡好“双减”与教师减负等工作,落实好教师课后服务资金补助。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网址为//ykt.eduyun.cn)、甘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址为//www.gsres.cn)、甘南州数字教育云服务平台(//www.gnzhjy.cn/)的应用推广。
6.守牢控辍保学底线
坚决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控辍保学成果,完善预警机制,确保春季开学后,所有劝返生按时返校就读。开学后对未按时到校的学生要查明原因,对没有按时到校上课的学生摸清情况,执行“三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将不定期进行督查,督查情况在《每周动态》上进行通报,督查结果计入年终考核。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关心关爱和教育资助等工作,全面落实好“应返尽返”和“留得住、学得好”等工作要求,积极推动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
7.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加强开学前及返校后师生健康监测。各学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措施,一是要制定开学(园)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演练,确保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健康安全。二是要全面摸排师生感染情况,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开学返校前,学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不适症状要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三是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建立学生健康信息电子台账,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四是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师生,学校应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
(二)加强师生日常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学校APP等线上资源,以及校内宣传栏、校园广播等线下资源,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日常生活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师生员工防病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素养。学校在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摸清学生疫苗接种、感染病毒、患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会同社区开展师生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做好健康管理。
(三)储备充足药品和物资应对疫情高峰。各学校要主动对接医疗机构,按照师生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根据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自身健康状况监测需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师生日常防护需要,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并确保有2周以上的储备量。建立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和常用防疫物资稳定保供渠道,保证疫情流行高峰期间和应急情况下足量供应。根据防疫要求和学校实际,储备足量的生活必需物资。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学校健康观察室建设。
(四)加强校园日常公共卫生管理。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纵深推进“五无校园”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学校育人环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和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迎接新学期。要坚持做好教学区域、公共生活区域等场所日常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学校在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师生员工进出时可自行做好卫生消毒。改善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公共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通风条件,扩大物品间距。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学生错峰就餐,有条件的设立单向流动通道。加大图书馆桌椅间距,合理分配空间,保持安全距离。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
县教育局将组织人员,对春季学期开学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