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赏析】
诗的前两句叙事,写作者在耕作一天后归来的情景。“北场”、“东皋”泛指诗人家附近的田地;“芸藿”、“刈黍”指秋天的农事活动。这些场景组合成了一幅和谐而有节奏的动感画面,体现了诗人耕作时愉快悠闲的心情。
后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的是诗人和朋友相遇时的自然风景。诗人和朋友相逢的时候,正值秋月圆满,更有星星点点的萤光点缀。那时的田园在秋月和萤光的衬托之下,更显宁静温馨,透着恬淡之美,别有一番情趣。田园中的秋月有着喧闹街市中体验不到的清幽干净之美,它一尘不染,分外皎洁,带着田园的恬静,十分美好。田园中多夜萤,那一点点的萤光如闪烁着的星光,弥漫在夜空中,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图案,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作者写“秋夜喜遇王处士”,直到诗的末句依旧没有提到一个“喜”字,但作者描写的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将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的心境、以及朋友促膝而谈的和谐场景都展现了出来。
扩展阅读:王绩的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11岁的王绩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其进取之志,是入唐后自度不能置身台辅,才渐渐不复有经世之心。
扩展阅读:王绩的轶事
王绩好饮酒,常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杜之松,故人也,为刺史,请绩讲礼,答曰:“吾不能揖让邦君门,谈糟粕,弃醇醪也。”
译文:王绩喜欢饮酒,常常饮酒到五斗不醉。有人以酒相邀,无论地位高低,总是前往。杜之松是王绩的老朋友,他担任刺史,请王绩去讲授礼法,王绩回答说:“我不能到本郡刺史的官府去应酬,谈论糟粕,抛弃美酒啊。”
绩之仕,以醉去职,乡人靳之,托无心子以见趣曰:“无心子居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无喜色。俄而无心子以*行闻,王黜之,无愠色。退而适茫荡之野,过动之邑而见机士,机士抚髀曰:‘嘻!子贤者而以罪废邪?’曰:‘子闻蛮蠊氏马乎?一者朱鬣白毛,骤驰如舞,终日不释辔而以热死;一者重头昂尾,踶齿善蹶,弃诸野,终年而肥。夫凤不憎山栖,龙不羞泥蟠,君子不苟洁以罹患,不避*而养精也。’”其自处如此。
译文:王绩当官的时候,因酒醉而失职,乡人都嘲笑他。王绩就托名无心子,风趣地说:“无心子旅居越国,越王不知道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就勉强他做官,他面无喜色。不久,无心子以行为不正闻名,越王便罢免了他的官职,他面无怒色。被罢退后,无心子就去到茫茫的原野,经过动城时见到机士。机士拍着大腿说:“您这样有贤德的人因为获罪被罢免了吗?”王绩回答说:”您听说过蛮蠊氏的马吗?他的马,有一匹颈上的毛是红色的,身上的毛是白色的,奔跑起来像跳舞,终因累热而死;有一匹头沉重地向下垂,尾巴高高地向上扬,会踢会咬又会尥蹶子,被丢弃在野外,反而一年到头都是膘肥体壮。那凤凰并不嫌恶栖息在山里,蛟龙也不因盘曲在泥中而感到羞辱,君子不拘泥于洁行而招来祸患,不回避污*而善养精神啊。’”王绩对待自己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