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教案三篇

时间:2019-05-10 15:47: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教案#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教案三篇#】诸葛亮是三国时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方案一:

  学生能通过自己学习和小组交流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在该环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指导学生交流。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说一说课文的意思。方式是选择某个小组讲述故事的某个部分,可以是选一个代表说,其余同学补充;也可以是小组学生一人说一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的文言字词,并结合板书加以强化。
  方案二;

  学生翻译文言词语障碍颇多,不能顺利理解课文。教师先采用范读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意境,通过在字音和语气等方面的提示,启发学生思考文言词语的意思,并使其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得以缓解,逐步产生学习兴趣。然后再分小组让学生探索学习,依然要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后进行全班交流,理解文言词句。

  3、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师:东汉末年,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为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整治和陷害诸葛亮。故事因此展开。

  2、学生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回顾故事内容。

  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故事,了解人物特点。

  1、提出中心话题:诸葛亮、周瑜和鲁肃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段,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展开学习。

  3、集体交流。

  师:诸葛亮这个人物让大家印象深刻,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你会用哪个词呢?

  学生应首先想到“神机妙算”一词。

  师进而提问,“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1、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2、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3、诸葛亮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神态,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课文。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相关板书。
  师: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

  指导朗读:周瑜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那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师:那么,你认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如果我们换一个立场来看待周瑜呢?(站在东吴的立场)

  预设:多数学生对周瑜的认识可能局限于,他心胸狭隘,疾贤妒能。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东吴的利益角度给予理解人物。

  师:对于鲁肃呢?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三、发散思维,创造性学习。

  1、师: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的。)

  师:对,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1)采访“孔明”。

  师: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生: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

  师:(以记者身份评价)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2)采访“周瑜”。

  师: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

  (3)采访学生。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

  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

  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 周瑜、曹操、鲁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4.交流体会。估计会出现几种情况:

  5.小结: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排在了第一位。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真正的智慧的化身。

  三、点击诸葛亮的“智慧”

  1.教师:有人说,诸葛亮是谋略的大师,因为他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有人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精彩。

  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练读有关段落。

  四、三个“臭皮匠”的“智慧”

  1.教师:读了课文以后,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诸葛亮在“任三日之限”前,他到底想到了什么?想好了什么?

  2.学生自渎课文,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组织全班交流:

  想到了草船借箭;

  想到了三天之后长江之上必有大雾;

  想到了向鲁肃借船;

  想到了向曹操借箭;

  ……

  4.小结: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后,“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板书: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引导学生诵读此句。欲知孔明怎样“神机妙算”,且听下节课分解。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一)与诸葛亮对话“知天”的智慧

  研读:“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学生结合“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体会诸葛亮“知天”的智慧。

  (二)与诸葛亮对话“知人”的智慧

  1.引导学生将以下两句话联系起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预计学生体会到: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在重雾迷江之时贸然出兵,而曹操果然只让弓弩手射箭,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笑”。

  教师:《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中,写孔明“曰”的地方有4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孔明笑曰”,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1)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

  (2)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3)联系“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4)“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预计学生会写: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必定急矢如雨;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十万枝箭吾定从曹操手中借足。

  教师: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三)与诸葛亮对话“知地”的智慧

  1.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课文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2.引导学生找出:(1)孔名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2)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从这两句话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计学生会谈:

  (1)诸葛亮不但事先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

  (2)船头只有先朝西,后朝东,才能顺风顺水地回来。可见诸葛亮考虑问题非常周。

  (3)靠近曹军水寨时是空船,所以逆风逆水关系不大。借完箭回来的时候,船上装满了箭,所以顺风顺水,行驶得快,曹军肯定追不上。

  3.教师:难怪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合课文谈一谈,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都有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

  预计学生会谈:

  (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把聪明用在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在正道上,做大事。

  (3)周瑜没有诸葛亮想得周到。

  教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亲自经历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先生真神人也!”

  4.用奇谋草船借箭后,周瑜和诸葛亮是否就相安无事了呢?(生简答)其实,我们学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只涉及了《三国演义》中极少一部分内容。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内涵相当丰富,同学们课下应该多读一读。

  板书设计:

用奇谋孔明借箭

神机妙算

通天文 晓地理 知人心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认生字,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基础知识:

  寨 山寨 营寨 安营扎寨

  擂 擂鼓 擂台 打擂

  懊 懊恼 懊悔 懊丧

  羡 羡慕 艳羡 临渊羡鱼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用词准确恰当。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可以分为“借箭”和“借箭后”两部分来理解。

  2.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凝练、准确。

  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

  3.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感受到题目中的“奇”。

  4.教学突破点:品读感悟,围绕“奇”字读文体会,了解孔明的智慧与某略。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可以播放连续剧1.《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印象,可以从作者、主要人物、其中精彩的片段及其具体的情节来谈。

  2.介绍并诵读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和内容。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三、指读课文

  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
  (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引导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段。

  三.感知课文

  1.猜一猜,孔明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会想到什么?

  2.引导学生读原文,从课文的具体内容中找相关的根据,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

  3.通过朗读促进感受。

  四.拓展交流

  1.引导读过原著的同学向同学汇报自己印象深刻的描写别具特色的语句,吸引更多的同学读原著。

  2.在原著中,还有哪些章节或故事也能表现孔明的神机妙算,令你折服,读一读,讲给同学听,好能应用上原文中的句段。

  板书设计:

用奇谋孔明借箭

通天文 识地理 知奇门

晓阴阳 看阵图 明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