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三篇】

时间:2017-08-29 15:05: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初中一年级# #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三篇】#: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以下是®忧考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三篇】,仅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一)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A.建造房屋B.使用天然火 


C.制造工具D.过群居生活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舜B.禹C.黄帝D.炎帝 


6.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民主选举制 


8.下面文本框内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9.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国历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A.舜B.禹C.启D.桀 


10.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 


A.姓唐B.姓秦C.姓夏D.姓周 


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12.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年B.早500年C.晚50年D.晚500 


13.春秋时用“尊王攘夷”的口号率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B.韩、赵、魏 


C.楚、燕、韩D.秦、齐、魏 


15.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6.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B.秦国C.宋国D.楚国 


17.“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A.朝秦暮楚B.纵横捭阖C.远交近攻D.退避三舍 


1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严明法令 


2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尊王攘夷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D.商鞅变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 


(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2.(6分)历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四项措施(8分)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4分)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A.建造房屋B.使用天然火 


C.制造工具D.过群居生活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舜B.禹C.黄帝D.炎帝 


6.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民主选举制 


8.下面文本框内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9.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国历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A.舜B.禹C.启D.桀 


10.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 


A.姓唐B.姓秦C.姓夏D.姓周 


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12.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年B.早500年C.晚50年D.晚500 


13.春秋时用“尊王攘夷”的口号率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B.韩、赵、魏 


C.楚、燕、韩D.秦、齐、魏 


15.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6.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B.秦国C.宋国D.楚国 


17.“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A.朝秦暮楚B.纵横捭阖C.远交近攻D.退避三舍 


1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严明法令 


2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尊王攘夷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D.商鞅变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 


(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2.(6分)历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四项措施(8分)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4分)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⒈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⒉下列原始人类中,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居民 


⒊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原始人遗址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D.陕西蓝田人遗址 


4、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B.手的发展C.语言的产生D.劳动 


⒌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接近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黑猩猩  


⒍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 


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 


A.烧烤食物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D.懂得人工取火 


8.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B.长阳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9.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B.②C.②③D.③④ 


10.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米饭C.小米D.玉米 


11.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2.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 


1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14.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②建造房屋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⑤使用打制石器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⑥ 


15.我国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其地理位置在东面的是()。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D.大汶口文化遗址 


16.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17.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 


A.尧B.舜C.鲧D.禹 


18.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B.炎帝C.舜D.禹 


19.传说远古时代谁教人钻木取火?() 


A.神农氏B.燧人氏C.伏羲氏D.黄帝 


20.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21.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答案写在前面的对应方框中)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蓝田人C.山顶洞人、元谋人D.北京人、山顶洞人 


2.每年清明前,来自世界各地的万余炎黄子孙聚集在河南,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应该是 


A.尧B.大禹C.炎帝D.黄帝和炎帝 


3.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B.确立世袭制C.实行分封制D.推行郡县制 


5.春秋时期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 


6.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B.启C.桀D.周武王 


7.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9.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黄帝B.尧C.舜D.禹 


10.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 


11.相传是谁创制了文字 


A.仓颉B.嫘祖C.黄帝D.伶伦 


12.下面对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使用磨制石器②会使用火③能够直立行走④过着群居生活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4.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A.元谋B.半坡C.北京D.河姆渡 


15.它是目前世界历发现的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制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青铜尊 


16、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大篆D.甲骨文 


17.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大篆 


1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9.春秋时期是指 


A.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476年B.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20.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青铜农具的使用D.铁犁牛耕 


21.春秋时期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22.步兵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始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半坡时期D夏朝时 


23.约公元前2070年,出现了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 


A西周B夏朝C东周D商朝 


2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 


25.我国早学会保存火种使用天然火的是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北京人D.半坡人 


二、材料题(25分) 


26、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1分,请注意答题顺序) 


图一图二 


(1)两幅图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2分) 


(2)这两种房屋样式分别叫做什么?(2分) 


(3)这两遗址原始居民分别居于什么流域?具体地点(4分) 


(4)其中,属于迄今发现年代早的木构水井的是哪幅图的遗址(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写出他们的主要粮食(2分) 


27、写出分封制的目的与内容。(本小题共5分,2+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小题共9分)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2分) 


(2)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分) 


(3)“政由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三个具体的例子。(3分) 


(4)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