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第一课欣赏《天堂》。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天堂》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族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其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这首歌曲采用五声调式,极具蒙古族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无不尽收眼底。《天堂》的作者及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他的演唱浓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情感及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动着听众。这是学生第接触到蒙古族音乐,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天堂》,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
二、彰显主体 自悟探究──说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三、精选教法 激趣乐学──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农场──篝火晚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四、参与活动 丰富体验──说过程
(一)兴趣导入──感受美1.跳跳筷子舞,引入音乐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上课伊始,我出示教具筷子,向学生介绍: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它还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可以作为道具用来跳舞。接着播放《天堂》伴奏带,带领学生表演一段极具蒙古族特点的筷子舞,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让他们在观赏中激发起本课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观看多媒体,了解风土人情学生们通过视听,能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音乐。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品味美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民族特点。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简介腾格尔,及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以致用,完成课本上的作曲练习。通过四次不同要求的听,使听、辨、品、练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提高了感受鉴赏能力,品味了蒙族音乐的美。
(三)丰富体验──表现美首先,我用筷子歌曲节奏,请学生模拟并诱发联想。通过进行草原小骑兵,那达慕盛会,农场挤羊奶的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模拟音响、表演动作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中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
(四)发散思维──创造美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篝火晚会”为情境,以创编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并分组,如骑兵组、筷子组、演唱组、挤奶组等等,通过深化体验充分运用体态律动、共同合作来表现歌曲,绘画组的学生画下自己感受到的美,诵读组的学生收集并诵读有关诗文。师生共同创造音乐美。五、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因此我采取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如夸张的眼神、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天堂》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族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其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这首歌曲采用五声调式,极具蒙古族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无不尽收眼底。《天堂》的作者及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他的演唱浓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情感及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动着听众。这是学生第接触到蒙古族音乐,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天堂》,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
二、彰显主体 自悟探究──说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三、精选教法 激趣乐学──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农场──篝火晚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四、参与活动 丰富体验──说过程
(一)兴趣导入──感受美1.跳跳筷子舞,引入音乐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上课伊始,我出示教具筷子,向学生介绍: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它还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可以作为道具用来跳舞。接着播放《天堂》伴奏带,带领学生表演一段极具蒙古族特点的筷子舞,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让他们在观赏中激发起本课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观看多媒体,了解风土人情学生们通过视听,能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音乐。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品味美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民族特点。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简介腾格尔,及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以致用,完成课本上的作曲练习。通过四次不同要求的听,使听、辨、品、练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提高了感受鉴赏能力,品味了蒙族音乐的美。
(三)丰富体验──表现美首先,我用筷子歌曲节奏,请学生模拟并诱发联想。通过进行草原小骑兵,那达慕盛会,农场挤羊奶的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模拟音响、表演动作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中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
(四)发散思维──创造美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篝火晚会”为情境,以创编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并分组,如骑兵组、筷子组、演唱组、挤奶组等等,通过深化体验充分运用体态律动、共同合作来表现歌曲,绘画组的学生画下自己感受到的美,诵读组的学生收集并诵读有关诗文。师生共同创造音乐美。五、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因此我采取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如夸张的眼神、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