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调研、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出口.
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
专项能力熟练掌握一般具备大致了解:
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基本操作
常用办公软件
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网站系统开发
网站管理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数据库管理
英语阅读
语言表达能力
与客户、同时或学生的沟通能力
其他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
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
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 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沈才梁.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及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
4刘洪发。樊月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结构与特征j.计算机教育
5王伟,熊茂华.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社会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出口.
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
专项能力熟练掌握一般具备大致了解:
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基本操作
常用办公软件
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网站系统开发
网站管理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数据库管理
英语阅读
语言表达能力
与客户、同时或学生的沟通能力
其他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
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
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 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沈才梁.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及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
4刘洪发。樊月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结构与特征j.计算机教育
5王伟,熊茂华.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