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地区的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
海北州古代为羌族居地。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汉军进入湟水流域,羌人迁至祁连山下放牧。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复置“西海郡”(以上见《西宁府新志》)。晋和十六国时(公元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见《甘肃通志稿》)。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击败吐谷浑伏允主力后,又设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刚察仍属期管辖(见隋书)。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置米川县,辖门源地区。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徒吐谷浑诺曷钵于浩门水南。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徒蕃占据青海,海北州属其域(以上见《甘肃通志稿》)。元朝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海北州归其管辖。明洪武八年(公元1378年),设安定、阿瑞二卫。海北州在二卫辖境。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55公里处)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迁卫于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治。1929年,青海建省后,划达坂山以北设置门源县,祁连地区和原属西宁府的仙米、珠固划归门源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3年,海晏建县。刚察为教兰理事辖区。
自然资源
海北州森林资源面积为34.27万公顷,有两大水系:外流水系──黄河水系,内陆水系──祁连山内陆水系和青海湖内陆水系。境内矿产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非金属及可燃性矿产和矿种达30多种。黑色金属有铁、锰、铬;有色金属有铜、铅、锌;贵重金属有金、银、铂;非金属矿化工原料有磷、重晶石、蛇纹岩、黄铁矿;建筑原料有石棉、石墨、石膏、滑石、石灰岩、粘土;冶金辅料有白云岩、硅石等;可燃性矿主要是煤。
气候
州位于东经98°05ˊ─102°41ˊ,北纬36°44ˊ─39°05ˊ。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在2440─3140小时。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且集中在7、8月份,雨热同季,无绝对无霜期。
旅游资源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远在数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和建筑物遗址。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和劳动人民辛勤发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青海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的有36处。其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西汉西海郡治龙夷城(今海晏县三角城)遗址1处,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门源县北山乡唐代金巴台古城、浩门镇东南宋代门源古城、克图乡巴哈村唐代岗龙沟石窟寺,克图乡克图村宋代克图古城,祁连县峨堡乡(峨祁公路18公里处)宋代古三角城、扎麻什乡约文化夏塘台遗址,海晏县三角城西汉虎符石匮、托勒蒙古族乡德州村卡约文化德州古墓地、甘子河乡尕海村西汉尕海古城。刚察县吉尔孟乡西汉北向阳古城、吉尔孟乡舍卜齐沟岩画(制作年代待考)。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4处。其中,门源县5处,祁连5处,海晏县14处。此外,还有刚察县哈尔盖乡哈尔盖城(年代待考)、清代刚察大寺、清代刚察小寺、清代沙陀寺,门源县明代边墙等遗址。
海北州古代为羌族居地。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汉军进入湟水流域,羌人迁至祁连山下放牧。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复置“西海郡”(以上见《西宁府新志》)。晋和十六国时(公元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见《甘肃通志稿》)。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击败吐谷浑伏允主力后,又设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刚察仍属期管辖(见隋书)。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置米川县,辖门源地区。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徒吐谷浑诺曷钵于浩门水南。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徒蕃占据青海,海北州属其域(以上见《甘肃通志稿》)。元朝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海北州归其管辖。明洪武八年(公元1378年),设安定、阿瑞二卫。海北州在二卫辖境。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55公里处)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迁卫于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治。1929年,青海建省后,划达坂山以北设置门源县,祁连地区和原属西宁府的仙米、珠固划归门源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3年,海晏建县。刚察为教兰理事辖区。
自然资源
海北州森林资源面积为34.27万公顷,有两大水系:外流水系──黄河水系,内陆水系──祁连山内陆水系和青海湖内陆水系。境内矿产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非金属及可燃性矿产和矿种达30多种。黑色金属有铁、锰、铬;有色金属有铜、铅、锌;贵重金属有金、银、铂;非金属矿化工原料有磷、重晶石、蛇纹岩、黄铁矿;建筑原料有石棉、石墨、石膏、滑石、石灰岩、粘土;冶金辅料有白云岩、硅石等;可燃性矿主要是煤。
气候
州位于东经98°05ˊ─102°41ˊ,北纬36°44ˊ─39°05ˊ。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在2440─3140小时。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且集中在7、8月份,雨热同季,无绝对无霜期。
旅游资源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远在数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和建筑物遗址。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和劳动人民辛勤发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青海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的有36处。其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西汉西海郡治龙夷城(今海晏县三角城)遗址1处,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门源县北山乡唐代金巴台古城、浩门镇东南宋代门源古城、克图乡巴哈村唐代岗龙沟石窟寺,克图乡克图村宋代克图古城,祁连县峨堡乡(峨祁公路18公里处)宋代古三角城、扎麻什乡约文化夏塘台遗址,海晏县三角城西汉虎符石匮、托勒蒙古族乡德州村卡约文化德州古墓地、甘子河乡尕海村西汉尕海古城。刚察县吉尔孟乡西汉北向阳古城、吉尔孟乡舍卜齐沟岩画(制作年代待考)。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4处。其中,门源县5处,祁连5处,海晏县14处。此外,还有刚察县哈尔盖乡哈尔盖城(年代待考)、清代刚察大寺、清代刚察小寺、清代沙陀寺,门源县明代边墙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