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难题,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动议,但至今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非常小,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何难
通过对创业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在大学创业园创业的大学生占同届学生的比例仅占3%左右,而在房租、税费等项优惠政策的合同期限(通常为两年左右)结束后,能够继续将企业运营下去的创业者占当初创业人数的比例也仅在3%左右。这与美国大学生创业人数在应届毕业生中占10%-20%对比,相差甚远。
为什么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如此小?所创企业存活率如此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难在哪?为什么难?
笔者认为,制约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原因是观念、能力、项目和资金四大要素。
第一是观念问题。我国大学生普遍缺少创业精神和创业欲望。大众取向、父母偏好、家庭传承以及社会包容度对大学生择业决策影响很大。有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受到父母阻止而不得不放弃。目前,创业大学生多数来自于中高收入家庭,尤以企业家或高校教师家庭居多。
第二是能力问题。这与我国教育体制、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密切相关。以中美对比来看,我国教育体制仍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干预偏多,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以市场化运营为主,在学制、管理人员及教师选聘、专业设置、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方面都遵循市场规则。所以美国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重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项目问题。这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大多属于低水平、同质化创业,缺少创新性技术和原创性项目支撑,产品缺少竞争力。加之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管理经验不足、资金较为缺乏,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或技术的老企业竞争,显然处于弱势。
第四是资金问题。这与社会融资体制和国家创业支持体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是直接投资,其次才是借贷资金。资金来源渠道的相对单一,与观念、能力、项目问题相互交织,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怎样*大学生创新创业难题
首先,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联合行动,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并且能创业成功。
一是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从学科设置、课程设计、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时的安排都要考虑到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突出市场化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行动学习等实践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和创业教育基地开展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平台让其充分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备在未来创业中规避和化解种种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创业规划,避免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增强规划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三是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定期举办区域性、全国性的创业竞赛,并辅之以创业基金奖励,可以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四是在学制上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创新。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这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保障,可以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一个允许大胆尝试的包容性创新环境。
其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者初涉商海,更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全方位扶持。在财税政策、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二是创新银行支持方式,丰富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鼓励银行提高针对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金融产品。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丰富和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创业创新,发展相互保险等新业务。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三是拓宽大学生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
第三,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实现大学生创业公平便利。
一是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加快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完善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制定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办法,把创业主体信用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业创新监管模式。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为创业者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三是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需要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与呵护。互联网时代,应尽快研究出台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我们应从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何难
通过对创业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在大学创业园创业的大学生占同届学生的比例仅占3%左右,而在房租、税费等项优惠政策的合同期限(通常为两年左右)结束后,能够继续将企业运营下去的创业者占当初创业人数的比例也仅在3%左右。这与美国大学生创业人数在应届毕业生中占10%-20%对比,相差甚远。
为什么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如此小?所创企业存活率如此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难在哪?为什么难?
笔者认为,制约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原因是观念、能力、项目和资金四大要素。
第一是观念问题。我国大学生普遍缺少创业精神和创业欲望。大众取向、父母偏好、家庭传承以及社会包容度对大学生择业决策影响很大。有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受到父母阻止而不得不放弃。目前,创业大学生多数来自于中高收入家庭,尤以企业家或高校教师家庭居多。
第二是能力问题。这与我国教育体制、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密切相关。以中美对比来看,我国教育体制仍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干预偏多,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以市场化运营为主,在学制、管理人员及教师选聘、专业设置、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方面都遵循市场规则。所以美国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重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项目问题。这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大多属于低水平、同质化创业,缺少创新性技术和原创性项目支撑,产品缺少竞争力。加之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管理经验不足、资金较为缺乏,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或技术的老企业竞争,显然处于弱势。
第四是资金问题。这与社会融资体制和国家创业支持体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是直接投资,其次才是借贷资金。资金来源渠道的相对单一,与观念、能力、项目问题相互交织,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怎样*大学生创新创业难题
首先,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联合行动,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并且能创业成功。
一是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从学科设置、课程设计、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时的安排都要考虑到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突出市场化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行动学习等实践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和创业教育基地开展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平台让其充分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备在未来创业中规避和化解种种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创业规划,避免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增强规划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三是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定期举办区域性、全国性的创业竞赛,并辅之以创业基金奖励,可以有效地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四是在学制上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创新。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这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保障,可以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一个允许大胆尝试的包容性创新环境。
其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者初涉商海,更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全方位扶持。在财税政策、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二是创新银行支持方式,丰富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鼓励银行提高针对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金融产品。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丰富和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创业创新,发展相互保险等新业务。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三是拓宽大学生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
第三,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实现大学生创业公平便利。
一是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加快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完善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制定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办法,把创业主体信用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业创新监管模式。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为创业者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三是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需要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与呵护。互联网时代,应尽快研究出台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我们应从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