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下面我把《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想与课后反思,向各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1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下面,我先谈谈自己对教材地位分析:《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至5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
首先谈谈教法:《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综合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谈完教法,我再谈谈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现在我谈谈整节课的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我把本课设计成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不同层次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接下来我来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我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游戏复习,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复习铺垫中,我就采用采蘑菇和开锁游戏,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操作迁移,探索新知: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课中我创设“去参观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准备题的学习,为新课中的编写口诀打基础;接着,我让学生动手用三角片摆小鱼,共同学习“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然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编写口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实际应用,巩固提高:练习的设计我力求体现 “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6个练习:夺星星、摘苹果、夺锦旗、夺红花、我能行、用数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应用新知识。
创新评价,总结全课是教学过程后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总结在一节课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把总结全课设计为: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表现和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又达到本节课的升华作用。
在这堂课中,我为求做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始终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数学的思维。因此,我摒弃传统口诀的教学模式,精心构建口诀教学的新格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的突破:
一、设计丰富的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课中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活动和游戏。例如:复习中的“采蘑菇”和“配钥匙”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第二个活动是“参观海底世界”,让学生完成准备题,为编写口诀打下结实的基础;接着是“动手摆小鱼”,活动中学生非常踊跃,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角色,并且初步感知口诀的来源;第四个活动是“小组合作编口诀”,发挥小组互学的作用,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五个活动是让学生 “找找口诀的秘密”这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找出6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后是“熟记口诀大比拼”,让学生运用规律来熟记口诀。这样,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口诀的认识。
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突出探究的意味。
首先是设疑引探——“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备课时,我同样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好探究的问题,把握好探究的方向,才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课中我只充当了一个引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让学生信心大增,让学生体验出学习是快乐的,思索也是快乐的。
其次是合作交流——“放”。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新课程是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的是一种能力和方法,炼就的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正如新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出自己喜欢的条数后,与同桌交流可以编出哪句口诀,然后放手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编写口诀,这样既可发挥优生的创造力,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
再次是自主探究——“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不是只停留在学生的表面回答上,在课中我注意还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听数学走向“找数学”, 从答数学走向“问数学”,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 体现数学的价值, 喷射数学中的生活色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设计本课时,选材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例如新课中的“参观海底世界”, 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海洋里原来包含着数学问题,体现“小课堂,大社会”教学理念的同时,有利
下面,我先谈谈自己对教材地位分析:《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至5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
首先谈谈教法:《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综合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谈完教法,我再谈谈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现在我谈谈整节课的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我把本课设计成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不同层次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接下来我来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我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游戏复习,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复习铺垫中,我就采用采蘑菇和开锁游戏,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操作迁移,探索新知: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课中我创设“去参观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准备题的学习,为新课中的编写口诀打基础;接着,我让学生动手用三角片摆小鱼,共同学习“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然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编写口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实际应用,巩固提高:练习的设计我力求体现 “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6个练习:夺星星、摘苹果、夺锦旗、夺红花、我能行、用数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应用新知识。
创新评价,总结全课是教学过程后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总结在一节课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把总结全课设计为: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表现和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又达到本节课的升华作用。
在这堂课中,我为求做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始终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数学的思维。因此,我摒弃传统口诀的教学模式,精心构建口诀教学的新格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的突破:
一、设计丰富的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课中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活动和游戏。例如:复习中的“采蘑菇”和“配钥匙”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第二个活动是“参观海底世界”,让学生完成准备题,为编写口诀打下结实的基础;接着是“动手摆小鱼”,活动中学生非常踊跃,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角色,并且初步感知口诀的来源;第四个活动是“小组合作编口诀”,发挥小组互学的作用,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五个活动是让学生 “找找口诀的秘密”这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找出6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后是“熟记口诀大比拼”,让学生运用规律来熟记口诀。这样,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口诀的认识。
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突出探究的意味。
首先是设疑引探——“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备课时,我同样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好探究的问题,把握好探究的方向,才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课中我只充当了一个引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让学生信心大增,让学生体验出学习是快乐的,思索也是快乐的。
其次是合作交流——“放”。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新课程是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的是一种能力和方法,炼就的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正如新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出自己喜欢的条数后,与同桌交流可以编出哪句口诀,然后放手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编写口诀,这样既可发挥优生的创造力,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
再次是自主探究——“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不是只停留在学生的表面回答上,在课中我注意还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听数学走向“找数学”, 从答数学走向“问数学”,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 体现数学的价值, 喷射数学中的生活色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设计本课时,选材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例如新课中的“参观海底世界”, 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海洋里原来包含着数学问题,体现“小课堂,大社会”教学理念的同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