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江西九江琵琶亭旅游风景区

时间:2009-01-21 21:56: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琵琶亭位于长江大桥东岸,原址在市区龙开河西岸,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而得名。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疏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次年秋夜,诗人送客湓浦口,遇琵琶歌女,有感于琵琶女的天涯沦落及自己的坎坷遭遇,挥笔写下了长诗《琵琶行》。后人为纪念诗人,就在他当初送客处建亭,并以诗命名为"琵琶亭"。

千余年来,琵琶亭屡建屡废。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江西兵巡道葛寅亮移址重建于城东老鹳塘。不久就废毁;清雍正七年(公元1792年)兵巡道刘均又复建于湓浦口故址。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九江关督唐英重修琵琶亭,于左建楼,榜曰"到此忘机" ;亭后稍右建堂三间,中悬匾额:"乐天送客处";左室塑白居易像,右室塑己像以示敬仰之意。像前还悬有当时郡人张睿书:"风流儒雅是吾师"的小匾。堂后建有"忘机阁",阁上悬唐英书:"残月晓风,大江东去"八字匾额。壁间左右皆悬诗版,上面横书:"风雅留题",以待游人题咏。粤东将军锡库特过而慕之,名楼曰"双雅楼"。前筑小堤,后建小轩俯临江岸,游客如云。当时琵琶亭的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琵琶亭自清咸丰三年(公元老1853年)毁于战乱,后再未重建。清末有人在遗址上建"宣化宫",将"古琵琶亭"石匾嵌在庙门上,"*"间遭毁。

为使古迹重辉,发展我市文化旅游事业,九江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在长江大桥以东重建琵琶亭,1989年7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

重建之琵琶亭,占地3300平方米,依江南向,庭院形式,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等。主体建筑琵琶亭矗立在临江7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上,四周环以白石栏杆,石基底部两侧有台阶可以通亭。亭高13米,二层有梯盘旋而上。朱柱碧瓦,古朴庄重。八角重檐攒尖顶,采用唐代多见的人字拱形式,而饶具唐风。二层亭额悬有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书"琵琶亭"金字匾。底层楹柱挂有书法家沙孟海书清人所撰集句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 "

由亭台往左而下为左碑廊,廊长57米,壁嵌线刻白居易石像及名家所书白居易有关江州的诗作碑刻,55块;右廊长37米,有碑26块,刻有现代名家所书唐至清历代文人题写琵琶亭的诗及捐款功德碑。庭院正中,2米高的基座上,立有3米高的由整块汉白玉雕刻的白居易全身像。与此前后对立,于照壁背面和亭正面分别镶嵌长6米,高1.5米的"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及"浔阳宴别"巨幅瓷版壁画。进门照壁的正面嵌毛泽东手书《琵琶行》贴金大理石石刻。龙飞凤舞的书法,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大门上,高悬女书法家萧娴八十八岁时所书"琵琶亭"金字匾,楹联由书法家启功撰书。

庭院之内,花容竹影,草木纷呈。更有嶙峋怪石,曲径通幽。亭基前辟有椭圆形水池,内置假山,左右逢源,浑然一体。身临基境,大有睹物思人,不胜怀古之感,是九江市旅游必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