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高二政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

时间:2014-05-06 16:09: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政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一、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二课第一节的第一框,要分析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要从第一节在整个第二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谈起。学生只有在正确树立了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明白了整个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世界之后,才能准确把握何为“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树立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那么, 其实本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亦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基本树立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唯物观后,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知道“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运动”,从而初步学会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对于以后的诸如普遍联系、发展观点等哲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方面:(1)、理解一个概念:运动;(2)、把握一个关系:物质和运动;(3)、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能力方面:(1)、从六种运动形式的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2)、学习教材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所运用的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反面)的辨证分析能力; 3、觉悟方面:(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联系我国建国五十三周年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三、教学重点、难点本框的教学重点是物质运动的关系。因为本框的中心思想,就是讲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是懂得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明确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才能理解“运动为什么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也才能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本框教学难点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为什么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除了运动外,物质还有那些其他属性,它们和运动是什么关系?(2)第一课讲了物质的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本框又提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特性”和“属性”是什么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初学哲学容易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不易区分。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 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采取激趣、设疑、自读、引发、精讲的策略。激趣即创设情感、激发兴趣。“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就象没有翅膀的鸟儿”,而求知欲又往往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活动的前提条件。针对教材内容,我采取的激趣方法主要有: (1)、语言激趣。寓言、漫画:“刻舟求剑”、《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慧能曰:仁者心动。”(在批判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时用) (2)、手段激趣。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板书等形式,提高到集声、光、色、图、动于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看不见为看得见,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栩栩如生的讲授、清晰简洁的板书)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如在讲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运动的”这个内容时,打出一组画面:①、天体宏观移动;②、微观世界中的电子运动和分子运动;③、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④、动物中青蛙的生长过程;⑤、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 ⑥、社会制度的运动发展过程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再配之以恰当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激趣。通过预习、讨论提纲等形式,设疑即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知识的目的、兴趣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思维起始于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个体思维的起步,又是思维向尚未弄明白的问题前进的动力。 (4)、游戏激趣。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游戏合作,导入新课,新颖直观。同时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发展”的特点。自读即围绕问题,自主探究。“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具备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的遇见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当中自学能力是前提和基础。况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不必一切包办代替,因为“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活动的机会就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达尼洛夫语)因此,“设疑”后的自读,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的生动体现。引发即引发讨论,横向交流。通过自读,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又产生了;既有赏心悦目的收获,又有似是而非的疑点;既跃跃欲试,又“拿不准”,这就为引发思维铺平了道路。通过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碰撞出思想火花,往往会感到茅塞顿开,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本节课的讨论或安排在那些粗看易懂、细看深奥的地方,如运动定义中的“一切”、“过程”、“变化”;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中的“根本”;“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区别等地方,或安排在那些能引起学生争论的地方,精讲即精讲点拨,释疑难解。现代教育理论一方面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也重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作为特殊的认知主体,其课堂情知活动的主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实现仍有赖于老师的讲,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精”,即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彩,节奏精炼,点拨精当。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精讲点主要有两处:一是运动的定义;二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及课堂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