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单选题知识竞赛》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班级: 姓名 : 得分 :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马克思注意哲学创建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哲学角度讲( )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
③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
④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目标就能实现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3、恩格斯说人类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主要是强调了( )
A、意思是物质的产物 B、人类应当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不到一年后,“神舟”五号飞船又发射升空并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 意识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B、 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C、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
D、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5、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从哲学上讲是因为航天科技人员( )
A、 懂得规律具有客观性
B、 认识到意识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D、 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6、一切事物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错误的反映。这句话说明的是( )
A、 意识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具有差别性
B、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 意识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D、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映
7、假如一个木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和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是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田间
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 全局是矛盾的重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D、 全局和局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表明( )
A、 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B、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 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
D、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9、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上述要求体现了下列哲理( )
A、 办事情必须具有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
B、 看问题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视客观条件
D、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0、从“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A、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C、 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化的结果
D、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1、人类对“非典“了解不多,但人类的认识绝不会停滞不前,依靠科学叫的共同努力。三个月左右就找到了病原体,而且对其进行了基因测序,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 物质就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
B、 矛盾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
D、 矛盾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12、“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相互影响
B、 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 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
13、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D、 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起本质
200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回答14—15
14、在这次会议上,中俄等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重申“互利、互信、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是指要( )
①尊重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②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③肯定各国的历史和现行政策 ④尊重各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与前述尊重多样文明的立场相反,国际上有人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国际冲突的焦点,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A、 不能正确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B、 不能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 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 不能分清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16、在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勇于和善于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主要体现了(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 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的原理
C、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的原理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想结合的原理
17、下列看法符合辩证法的有( )
A、 和谐就是美和善
B、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C、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 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18、“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者,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段话说明了( )
A、 难与易因人而异
B、 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C、 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 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19、你在接受别人服务是,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苏武的,那么你就会尊重为你服务的人,因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矛盾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 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中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据此回答20—21题
20、“富脑袋”主要是指( )
A、 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C、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1、上述材料说明( )
①科技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因果联系
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的
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2、2004年11月11日凌晨3点30分,巴勒斯坦国总统、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 在巴黎逝世,享年75岁。( )
A、 西尔、阿拉法特 B、卡尔、扎耶德
C、 阿布扎 D、哈利法
23、“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 )
A、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 意识具有能性
D、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24、有人在做事情失败后说,这事办的毫无结果,在你看来。这种观点是( )
A、 是正确的。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
B、 是错误的。因为前后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
C、 是正确的。因为有时办事确实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原因也就不再是原因了。
D、 是错误的。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
25、唯物辨证法认为发展是( )
A、 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
B、 事物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变化
C、 事物的新陈代谢、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
D、 事物由大到小、积少成多的变化
26、世界上的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不一样,这是由( )决定和制约的。
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的主要方面
C、 矛盾的特殊性
D、 主要矛盾
27、邓小平同志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比重始终占优势。我们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B、 矛盾双方中,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C、 “实际”既是全面的,又是发展的
D、 尊重客观规律,收到的成效就越大
28、基因是指生物形状遗传的基本因子,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经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 )
A、 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 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9、1999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下岗工人要上岗,关键在于自己闯。北京市某工人下岗后,不怨,不等,不靠,积极寻找就业空间。他看准了北京市自行车数量较大,看护点少的空间,联合几名工人创立“自行车看护公司”。一年多以来,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这一事例说明( )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变化中存在、缺一不可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
D、 事物的变化是其性质的变化
30、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再就业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B、 国家应重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工作
C、 自谋职业应成为下岗再就业的途径
D、 下岗工人应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再就业
31、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必须有的速度是等于或大雨7.9km/s,小于11.2km/s。如果速度小于7.9km/s,卫星就不能上想,如果达到和超过11.2km/s,它又会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就不是地球卫星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
A、 没有事物数量的变化,就没有事物性质的变化
B、 事物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时,才会发生质变
C、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总是经过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地向前发展的
32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观点
33、苏轼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它体现了什么哲理( )
A、 静止地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也存在相对静止
C、 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D、 要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34、列宁曾讥讽唯心主义是“无头脑的哲学”。这是因为唯心主义( )
A、 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离开人脑而独立存在]
B、 认为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
C、 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35、从根本上说,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大小,取决于人们( )
A、 知识的多少
B、 认识水平的高低
C、 思维方法是否正确
D、 对客观规律的掌握程度
36、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 隆重召开。( )
A、 广东深圳
B、 广西南宁
C、 上海
D、 北京
37、“情绪可以使智慧之花结果”这种说法( )
A、 正确表明了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B、 正确表明了只要有意识指导实践就能成功
C、 错误的夸大了意识的反作用
D、 有一定道理,表明了积极健康的思想可以使精神饱满积极工作并取得成功
38、“中国需要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更需要中国”这体现了:( )
①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和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9、下列选项体现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有( )
A、 要看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又承认“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 要学会“弹钢琴”,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单打一”
C、 既注意“近墨者黑”的可能,又肯定“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
D、 要善于综观全局,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0、“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要求,主要体现了------道理( )
A、对立与统一不可分 B、把握矛盾的主要 方面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整体与部分相统一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41、江泽民在全球环境基金第xx届成员国大会上指出“人类不仅有认识和利用自然的非凡的创造力,而且有保护和珍重自然的理性认识能力,这说明(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世界和高燥世界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统一 的
42、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表明( )
A、 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B、 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
C、 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