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一个文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文件提出,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中考要有条件准入,包括家长(微博)、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符合基本条件。家长在流入地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常住人口;学生本人在流入地就读的时限不同,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生享受相同的升学考试政策。
9月6日,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异地高考”需要在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符合基本条件。袁贵仁提道,城市并非越大越好,各地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就此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的“国家意见”出台,预示着“异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而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估计,每年在我区借读高中的外省区随迁子女少说也有百人左右,由于户籍原因,多数考生最后还是回原籍考试,影响孩子考试心理不说,还给家长增添了不少的烦忧。那么,此次“异地高考”的三大准入条件,对于在宁夏借读的外省区孩子来说,到底门槛几何?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老师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听听他们如何看待。
【观点一】
外来务工的家长:明为“新政策”实为“高门槛”
当听说教育部首次明确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准入门槛政策时,在银川从事文化服务工作的山东籍齐女士,真惆怅了,能达到准入标准的人毕竟是个别。
2008年的时候,齐女士把儿子从山东接到银川,在兴庆区一所普通小学读五年级。2010年划片就近入学,上了一所初中,今年读初三了。
齐女士和爱人都是来银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里的条件一般,“工作不是很稳定,我给一些广告公司打零工,隔一两年可能就会换工作,生活没有太多保障。”齐女士说。
谈到孩子将来要面临的高考问题,齐女士摆摆手苦笑说:“我们绝对达不到。学籍方面没问题,孩子小学五年级就已在银川就读,将来高中肯定也在这里上,但其他条件达不到。”
“夫妻双方都有固定工作,交纳社会保险”,在她了解到的类似外来务工家庭中,他们算是中等偏上的条件了,而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要么是建筑业,跟随工地迁徙,要么是服务业,能够正规上税的属于凤毛麟角,这样,大部分人就被挤出队列了。再说房子,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是买不起的,而且现在有限购政策,交5年社保才能买,不是说想买就能买的。
另外,“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的条件,更是让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十分困惑,“很难说清,哪个行业是城市发展需要的,既然随迁子女的父母能够在城市务工,就说明他们是被城市需要的。”齐女士表示,不应以父母所从事的行业,作为子女能否接受教育的衡量标准。“如果明确这个标准,以后父母的职业选择,会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参加高考。”齐女士认为,只要进城务工人员在迁入地工作、生活达到一定年限,并且其随迁子女也在当地读书达到一定年限,就应该能在当地参加高考,但现在这个“新政策”实际上就是“高门槛”嘛!
【观点二】
银川市民:新准入制度成为“高考移民”新借口
门槛要设,但不宜设得过高。一些银川市民表示,从现实层面来说,他们不希望外省区的考生来抢占自己孩子的高考名额,但从情感上来说,他们又希望能解决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问题。“你说一个建筑工人,在这盖了十多年房子,但是他们买不起房子,可是他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应该解决。”有市民说。
市民赵华的女儿在银川九中读高三,他对记者说,高考政策对于学生在银川读书的年限,应该从严要求。读高三一年就能参加高考,这样肯定没法接受。“说白了,我们的孩子拥有在银川读书的资格,不也是从小学读起么。现在说从小学读起也许不现实,那么从初中就在银川上学,读够六年,与银川学生拥有同样的教育经历。我认为这个门槛不算高。”
至于住房和稳定职业两个条件,外来务工人员可能大部分都不够,“他们如果能买得起房子,户口问题不也就解决了吗?还需要特殊的政策吗?”赵华认为,这条政策充满着矛盾。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这条政策没有明确到底是由教育部门还是别的什么部门负责考核,具体标准到底是什么?这可能会为“高考移民”提供可乘之机。
【观点三】
老师:抢占高考名额和解决异地高考间的矛盾
对此政策,一些中学老师的意见并不统一,但他们一致向记者表示,这样一个政策确实没有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因为“外省生源抢占本地高考名额和必须解决的异地高考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比如:西夏区的一些中学确实有很多需要“异地高考”政策解决问题的考生,但现在这个“高门槛”,却使他们的梦想更难实现。
宁夏大学(微博)附属中学的高正荣副校长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曾接触过不少华西村、闽宁镇的考生家庭,他们的户口大多在外省,但实际上,他们从孩子刚上小学起就来到宁夏,已经成为真正的移民。可是一个户口问题,难倒了很多家庭。
“几年前,我教过一个户口在甘肃的考生,男孩学习成绩很优秀,但考高中时好多学校一看他不是本地的就不收,我也帮他跑了好多关系,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最后他不得不和父母分开,回老家读高中去了,孩子觉得自己被抛弃了”。高校长认为,教育部门出台的这个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没有把实惠落到真正需要的人的头上。
许多中学老师也表示,教育部设门槛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为了防止“高考移民”钻空子,同时也维护了当地高考生的权益。
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如果实行没有门槛的异地高考制度,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等于将高考移民合法化了,但是,“高门槛”政策又无形中把真正需要得到实惠的外来务工子女排除掉了。
银川唐徕回中的刘喜林校长表示,异地高考政策制定起来困难确实很多。比如,如果考生是为了在宁夏考试而移民过来,父母在这儿打工的证明还是很容易造假的,尤其是核查的权力放在谁头上,就把社会诚信的考量压力放在了谁的头上,很显然,“三大准入标准政策”的门槛有些过高过虚。
教育部门: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就此,记者到宁夏教育考试院了解相关情况,考试院的戴院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异地高考”新政策的通知,所以暂时不好表态。但是可以肯定,宁夏考试院会根据教育部布署的工作来执行政策,而且一定会在大量调研后、掌握了一定数据的基础上来说话。
“异地高考的问题不是一两个省的问题,是全国很多省区的问题,但我们如果执行,一定会根据宁夏当地的实际情况。”戴院长表示,每个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不一样,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和对待。宁夏在高考问题上一直是输入省,肯定不同于山东等输出省,所以调研工作也会慎之又慎。调研工作可能将涉及宁夏需要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数量,随迁子女在宁夏居住、就读的年份,考生父母的工作性质,还有宁夏本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容量等等。
戴院长还表示,在“有条件准入”方面,必须综合考虑宁夏的城市定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承载能力,特别是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有条件地接纳随迁子女在宁参加升学考试。此外,还必须健全机制,既要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考试升学机会,又要遏制高考移民的滋生蔓延。
9月6日,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异地高考”需要在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符合基本条件。袁贵仁提道,城市并非越大越好,各地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就此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的“国家意见”出台,预示着“异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而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估计,每年在我区借读高中的外省区随迁子女少说也有百人左右,由于户籍原因,多数考生最后还是回原籍考试,影响孩子考试心理不说,还给家长增添了不少的烦忧。那么,此次“异地高考”的三大准入条件,对于在宁夏借读的外省区孩子来说,到底门槛几何?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老师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听听他们如何看待。
【观点一】
外来务工的家长:明为“新政策”实为“高门槛”
当听说教育部首次明确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准入门槛政策时,在银川从事文化服务工作的山东籍齐女士,真惆怅了,能达到准入标准的人毕竟是个别。
2008年的时候,齐女士把儿子从山东接到银川,在兴庆区一所普通小学读五年级。2010年划片就近入学,上了一所初中,今年读初三了。
齐女士和爱人都是来银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里的条件一般,“工作不是很稳定,我给一些广告公司打零工,隔一两年可能就会换工作,生活没有太多保障。”齐女士说。
谈到孩子将来要面临的高考问题,齐女士摆摆手苦笑说:“我们绝对达不到。学籍方面没问题,孩子小学五年级就已在银川就读,将来高中肯定也在这里上,但其他条件达不到。”
“夫妻双方都有固定工作,交纳社会保险”,在她了解到的类似外来务工家庭中,他们算是中等偏上的条件了,而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要么是建筑业,跟随工地迁徙,要么是服务业,能够正规上税的属于凤毛麟角,这样,大部分人就被挤出队列了。再说房子,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是买不起的,而且现在有限购政策,交5年社保才能买,不是说想买就能买的。
另外,“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的条件,更是让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十分困惑,“很难说清,哪个行业是城市发展需要的,既然随迁子女的父母能够在城市务工,就说明他们是被城市需要的。”齐女士表示,不应以父母所从事的行业,作为子女能否接受教育的衡量标准。“如果明确这个标准,以后父母的职业选择,会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参加高考。”齐女士认为,只要进城务工人员在迁入地工作、生活达到一定年限,并且其随迁子女也在当地读书达到一定年限,就应该能在当地参加高考,但现在这个“新政策”实际上就是“高门槛”嘛!
【观点二】
银川市民:新准入制度成为“高考移民”新借口
门槛要设,但不宜设得过高。一些银川市民表示,从现实层面来说,他们不希望外省区的考生来抢占自己孩子的高考名额,但从情感上来说,他们又希望能解决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问题。“你说一个建筑工人,在这盖了十多年房子,但是他们买不起房子,可是他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应该解决。”有市民说。
市民赵华的女儿在银川九中读高三,他对记者说,高考政策对于学生在银川读书的年限,应该从严要求。读高三一年就能参加高考,这样肯定没法接受。“说白了,我们的孩子拥有在银川读书的资格,不也是从小学读起么。现在说从小学读起也许不现实,那么从初中就在银川上学,读够六年,与银川学生拥有同样的教育经历。我认为这个门槛不算高。”
至于住房和稳定职业两个条件,外来务工人员可能大部分都不够,“他们如果能买得起房子,户口问题不也就解决了吗?还需要特殊的政策吗?”赵华认为,这条政策充满着矛盾。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这条政策没有明确到底是由教育部门还是别的什么部门负责考核,具体标准到底是什么?这可能会为“高考移民”提供可乘之机。
【观点三】
老师:抢占高考名额和解决异地高考间的矛盾
对此政策,一些中学老师的意见并不统一,但他们一致向记者表示,这样一个政策确实没有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因为“外省生源抢占本地高考名额和必须解决的异地高考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比如:西夏区的一些中学确实有很多需要“异地高考”政策解决问题的考生,但现在这个“高门槛”,却使他们的梦想更难实现。
宁夏大学(微博)附属中学的高正荣副校长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曾接触过不少华西村、闽宁镇的考生家庭,他们的户口大多在外省,但实际上,他们从孩子刚上小学起就来到宁夏,已经成为真正的移民。可是一个户口问题,难倒了很多家庭。
“几年前,我教过一个户口在甘肃的考生,男孩学习成绩很优秀,但考高中时好多学校一看他不是本地的就不收,我也帮他跑了好多关系,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最后他不得不和父母分开,回老家读高中去了,孩子觉得自己被抛弃了”。高校长认为,教育部门出台的这个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没有把实惠落到真正需要的人的头上。
许多中学老师也表示,教育部设门槛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为了防止“高考移民”钻空子,同时也维护了当地高考生的权益。
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如果实行没有门槛的异地高考制度,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等于将高考移民合法化了,但是,“高门槛”政策又无形中把真正需要得到实惠的外来务工子女排除掉了。
银川唐徕回中的刘喜林校长表示,异地高考政策制定起来困难确实很多。比如,如果考生是为了在宁夏考试而移民过来,父母在这儿打工的证明还是很容易造假的,尤其是核查的权力放在谁头上,就把社会诚信的考量压力放在了谁的头上,很显然,“三大准入标准政策”的门槛有些过高过虚。
教育部门: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就此,记者到宁夏教育考试院了解相关情况,考试院的戴院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异地高考”新政策的通知,所以暂时不好表态。但是可以肯定,宁夏考试院会根据教育部布署的工作来执行政策,而且一定会在大量调研后、掌握了一定数据的基础上来说话。
“异地高考的问题不是一两个省的问题,是全国很多省区的问题,但我们如果执行,一定会根据宁夏当地的实际情况。”戴院长表示,每个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不一样,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和对待。宁夏在高考问题上一直是输入省,肯定不同于山东等输出省,所以调研工作也会慎之又慎。调研工作可能将涉及宁夏需要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数量,随迁子女在宁夏居住、就读的年份,考生父母的工作性质,还有宁夏本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容量等等。
戴院长还表示,在“有条件准入”方面,必须综合考虑宁夏的城市定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承载能力,特别是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有条件地接纳随迁子女在宁参加升学考试。此外,还必须健全机制,既要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考试升学机会,又要遏制高考移民的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