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结束后,很多同学开始关心联系导师的问题,如何与导师取到联系,在联系导师和巩固联系的过程中如何将自己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来(这种展示更多地表现为思想和精神形象),以顺利获得导师的肯定?毋庸置疑,获得导师的相关信息,是学生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但信息并非越多越好,要寻觅那些对考研真正有帮助的信息;同时不要过于迷信这些信息,由于获得渠道的不同,信息本身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有误。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了解哪些一般性的信息呢?粗略地说,主要包括4个方面:导师的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导师的经历主要是指导师的籍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当下工作状况主要是指职称、是否兼有行政职务;学术研究情况是指导师出版的著作、发表的文章、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立场、学术研究风格;师生相处情况指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等等,这些情况主要从日常教学和师生交往(尤其是节庆日公共活动)中了解。在这4个方面中,“经历和当下工作状况”是基本性的信息,而核心信息是“学术研究情况和师生相处情况”――前者关乎你的备考(尤其是复试)乃至将来读研后的学习,也是打开我们与导师沟通或关系之门的钥匙;后者则直接关乎导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原则与方式,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辩证的思想,也是为人的艺术。考生主动与导师接触、沟通,要注意不可太过,杜绝触犯沟通中的一些忌讳,以免事与愿违。跨考教育复试调剂指导老师张老师认为,有以下几点:
忌讳一:把隐私当信息。了解导师的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的隐私,而是在导师的学习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这4个方面对导师有所知晓。
忌讳二:过于迷恋自我形象尤其是外在形象在交往中的价值。自我形象的构建是在自身原有基础上,通过自我激励等方式,使自己表现出更完满的精神气质与状态,这才是自我形象的关键。
忌讳三: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因此不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切记,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在进一步的联系中还可修复第一次的不足表现。
忌讳四: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巩固联系的方式。
忌讳五:过于看重与导师接触的重要性。大家需要与导师接触与沟通,这并不意味着联系不上导师就无法在考研中占据主动。考研的关键仍然在于自身的学习备考情况,在条件允许且精力有余的情况下,加强与导师的沟通是明智的,但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是在入学考试的主战场,还是在与导师接触的第二战场,大家都需要先充实自己,自信而战。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了解哪些一般性的信息呢?粗略地说,主要包括4个方面:导师的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导师的经历主要是指导师的籍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当下工作状况主要是指职称、是否兼有行政职务;学术研究情况是指导师出版的著作、发表的文章、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立场、学术研究风格;师生相处情况指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等等,这些情况主要从日常教学和师生交往(尤其是节庆日公共活动)中了解。在这4个方面中,“经历和当下工作状况”是基本性的信息,而核心信息是“学术研究情况和师生相处情况”――前者关乎你的备考(尤其是复试)乃至将来读研后的学习,也是打开我们与导师沟通或关系之门的钥匙;后者则直接关乎导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原则与方式,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辩证的思想,也是为人的艺术。考生主动与导师接触、沟通,要注意不可太过,杜绝触犯沟通中的一些忌讳,以免事与愿违。跨考教育复试调剂指导老师张老师认为,有以下几点:
忌讳一:把隐私当信息。了解导师的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的隐私,而是在导师的学习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这4个方面对导师有所知晓。
忌讳二:过于迷恋自我形象尤其是外在形象在交往中的价值。自我形象的构建是在自身原有基础上,通过自我激励等方式,使自己表现出更完满的精神气质与状态,这才是自我形象的关键。
忌讳三: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因此不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切记,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在进一步的联系中还可修复第一次的不足表现。
忌讳四: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巩固联系的方式。
忌讳五:过于看重与导师接触的重要性。大家需要与导师接触与沟通,这并不意味着联系不上导师就无法在考研中占据主动。考研的关键仍然在于自身的学习备考情况,在条件允许且精力有余的情况下,加强与导师的沟通是明智的,但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是在入学考试的主战场,还是在与导师接触的第二战场,大家都需要先充实自己,自信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