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4-04-25 17:19: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10篇)#】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不同类型音乐可能会强调或忽略其中的某些元素。音乐是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声乐技术演奏, 分为器乐、声乐(例如不带乐器伴奏的歌曲)以及将唱歌和乐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高中音乐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1.高中音乐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析歌曲,感受其辽阔的曲调,人物真挚的情感,领略音乐与戏剧结合的艺术魅力,进而喜欢中国的歌剧艺术。

  2、通过分段聆听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之美,掌握合作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难点:

  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歌剧艺术?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剧作品。

  学生自由进行介绍。

  教师总结:16世纪初,在意大利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并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优秀的歌剧作品。在20世纪初,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自己的民族歌剧,《江姐》就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作品。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体,并提出问题:歌曲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2、再请同学们进行分享查阅关于歌剧《江姐》与歌曲《红梅赞》的一些相关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与学生共同欣赏。

  (三)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请学生看着歌词,进行小声跟唱。

  跟唱之前,提出问题: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二段曲体,A、B两段的结构相同,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前三个乐句都是两小节,两个乐段的后一句都扩充为三小节。A段主要是对红梅性格的具体描绘,B段是对红梅品格的赞美。

  2、教师播放A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在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说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拖腔手法、装饰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细腻朴实,深情而又乐观,韵味十足。更能体现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与坚韧品质。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曲中的拖腔与装饰音。

  3、教师播放B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提问学生:B段的曲调与第一段有什么异同?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缓中升调,第二段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情感也随着曲调上扬而得到升华,不仅赞颂了梅花的品格,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坚忍不拔的品质。

  4、完整的聆听歌曲,品味歌词。

  (1)完整的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四川民歌的基础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结合,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更显歌曲的磅礴的气势。

  (2)品味《红梅赞》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老师进行讲解,以红梅来象征我们的同志。红梅的生长环境十分凶险,用它来象征着我们革命的艰难与不易。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就设在重庆,也就是在敌人的心脏。红梅生长在险恶的地方,这就寓意着我们的同志像红梅一样也是在危险的地方与敌人展开斗争工作的。红梅开在危险的地方,但同时也象征着是凝聚了党的巨*精神的地方。正是因为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使红梅具有了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傲雪凌霜的品质。

  5、再次完整的聆听歌曲,能够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红梅赞》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四次,分别通过视频观看欣赏这四次出现的情景,简单的谈谈歌曲出现的场景,感受这一经典佳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分析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曲调的辽阔清新、明朗刚健,通过歌词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绪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这一经典之作。同时也要感受歌剧艺术之美,进而喜欢我国的歌剧艺术。

2.高中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法、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趣味游戏法、律动教学法

  (2)学法:体验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葫芦丝录音指法图片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音乐学科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讲授、探究、拓展、小结。

  1、导入:

  教师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优美动听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或录音来导入本课,并请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问题:1、乐器的声音特点?2、哪个民族的乐器?3、乐曲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使学生在葫芦丝独具魅力的音乐感染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讲授:

  通过实物及指法图片讲解,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形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的结构、演奏姿势、呼吸、指法。并把葫芦丝与笛、箫作比较,阐述葫芦丝在结构上、演奏上独特的地方。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演奏的基础,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低头、坐立不直、踮脚、跷腿等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闻花香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先用鼻吸气,然后学会用口鼻同时吸气,并通过横膈膜控制再缓慢而均匀向外呼出。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运用讲解示范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①:气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乐器的演奏难点,也是葫芦丝演奏的难点。葫芦丝与其他吹管乐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时气流速度细而急、口劲大;吹高音时气流速度粗而缓、口劲小。在练习吹高音sol和la时,学生认为音越高就越用力,结果事与愿违。其实,越用力会越没声音。

  为了让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戏教学法,安排了吹纸条的游戏,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不同气流速度纸条的变化,然后用不同的气流速度来吹葫芦丝中的高、中、低音。

  学生初次接触葫芦丝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来,开头和尾音常出现的“咕”音现象,听起来很不舒服。教师要分析并示范,让学生认真体验并反复练习。开头出现是因为气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强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决。尾音出现是因为剩余气息推动所至,这时嘴快速张开就能避免。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巧。这符合音乐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探究②:练习曲。

  为了更好地掌握葫芦丝气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练,练习曲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吹奏练习曲的过程中,常出现憋气或换气声响大,这都将破坏音乐的完整性,要给予纠正。

  要想获得柔和、优美的声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点。手指按音孔时要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按满音孔。学生由于手指伸得过直或拱得过高,容易出现按

  孔不满、漏风以及手指过分紧张导致不灵活的毛病。吹奏时必须做到“满而不紧,松而不漏”,否则就会出现音不准或声音很闷。为克服手指紧张,也可让学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练习。

  设计意图:器乐学习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过练习曲的训练来完成,其训练是相当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乐曲。

  我选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作为练习内容,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愉悦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们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与力量。

  演奏本乐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单吐、打音,它是葫芦丝演奏广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演奏,使学生逐步掌握。

  演奏这首乐曲的难点是乐曲的节奏型,我通过律动教学法:视唱、节奏练习,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唱一唱,拍一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律动中掌握乐曲节奏型,后能完整地演奏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教学法来克服乐曲的节奏难点,这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律动性原则。

  4、拓展:

  我安排了一个音乐活动:才艺大比拼。活动分小组进行,让每组根据乐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选择表演方式。

  首先,明确每个小组的组长,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来安排角色。然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排演。同时,教师活动于同学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并进行协调与指导。表演形式:(1)器乐合奏(可葫芦丝合奏:演奏能力强的学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学生吹伴奏音乐;也可与其他乐器或打击乐器等合奏);(2)为歌曲伴奏。(3)为舞蹈伴奏。

  后,选出三个小组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要采取开放式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

  设计意图:音乐活动的安排,这遵循了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应遵守的一条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符合音乐教学的面向全体与成功性原则。

  5、小结:

  通过自评、他评的方式,在民主的评价氛围中评选出优胜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并要求学生加强课后练习与巩固。

3.高中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爱我国的“国粹”。

  二、通过聆听《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学唱京剧唱腔,体验京剧的韵味和英雄杨子荣捣匪巢的豪情壮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能模唱“引子”音乐主旋律,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教学重点:

  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二、在音乐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

  教学难点:

  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的唱词。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合成器。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一)流程:感受京韵简介国粹导入新课

  1.教师演奏乐曲,设问:老师首先给同学们演奏一首富有独特韵味的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从中联想到我国哪种戏曲艺术?

  2.教师演奏后与同学交流,并总结这首乐曲是采用了京剧音乐素材编写而成。

  3.简介: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导入:【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

  (二)设计意图:通过富有京剧韵味的乐曲,营造了学习京剧的氛围。同时,设问也启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先前所知。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京剧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二、欣赏唱段,整体感知

  (一)流程:了解剧情欣赏唱段

  1.教师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智取威虎山”讲述的解放战争初期,我解放军侦察排长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打入敌人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后将敌人一举消灭的故事。

  2.设问: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从唱段中都感受到什么?

  3.播放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唱段(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4.师生交流。

  (二)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打虎上山》唱段,使学生对唱段的韵味、故事背景、场景、人物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现代京剧艺术形式。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一)流程:模唱“引子”(主旋律)聆听“二黄导板”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1.欣赏【引子音乐】并讲解这段引子音乐在乐队的巧妙烘托下,表现出杨子荣挥鞭疾驰在狂风暴雪、茫茫林海、广阔雪原上的飒爽英姿。

  2.请同学们分别聆听引子音乐中的三个音乐片断,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谈感受。

  3.师生合作。教师用合成器模仿演奏管弦乐背景音乐,学生用“U”模唱引子音乐中圆号的主旋律共同完成引子音乐,体验风雪弥漫的莽莽林海。

  4.展示课前搜集资料,聆听【二黄导板】。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介绍课前搜集的京剧“唱腔”、“板式”、“二黄导板”板式,聆听教师学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唱腔,感受杨子荣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

  5.聆听【二黄回龙、原板】唱腔,模唱声腔。

  ⑴请学生介绍京剧“二黄回龙”、“二黄原板”板式后欣赏唱腔。

  ⑵欣赏后教师讲解通过原板这么一个抒情段落,我们感受到杨子荣这个英雄角色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戏曲中的角色在戏曲中称为行当,分生旦净丑4大行当,其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那象杨子荣这样的中年男性人物,则被称为老生。

  ⑶教师范唱,请同学们模仿老生唱腔用“真声”学唱这句“迎来春色换人间”,体验一下杨子荣的内心情感。

  6.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⑴请学生介绍搜集的京剧“西皮快板”的特点。

  ⑵教师讲解京剧中的“板”与“眼”,并模仿演奏京剧锣鼓经西皮快板的节奏,请学生理解、感受。

  ⑶诵读唱词。先用学生熟悉的现代音乐“说唱”节奏读唱词,体验快节奏;再用锣鼓经伴奏诵读唱词,体验西皮快板。

  7.聆听【西皮快板】唱腔。请学生随着唱段节拍“拍腿”,感受由抒情段落逐渐转为急速的过程,体验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必胜信心。

  8.师生交流:

  【师】设问:唱段运用了多种板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英雄人物杨子荣,你感觉他是一位怎样的英雄人物?

  【生】畅谈感受……

  (二)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重点。通过模唱、聆听、学唱、诵读等教学方法感受《打虎上山》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体验英雄杨子荣的豪情壮志。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耳、口、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京剧知识,体验京剧韵味,喜爱京剧艺术。

  四、拓展体验

  (一)流程:教学反馈体验锣鼓经

  1.教学反馈。播放两个唱段(部分),分辨二黄、西皮唱腔。

  2.体验京剧锣鼓经。学生用口模仿京剧武场乐器——大锣、小锣、铙钹的声音,演唱锣鼓经——慢长锤。

  (二)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是检测学生对二黄、西皮唱腔的认识能力。京剧的锣鼓经是戏曲音乐中特色的,让学生用声音模仿锣鼓经,即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又使学生对锣鼓经有个初步的认识,进而使学生更加喜爱京剧。

  五、板书设计:

  打虎上山

  现代京剧

4.高中音乐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简介作者:肖邦

  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

  2、分部欣赏乐曲。

  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的《C小调练习曲》。

  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简介作者:李斯特

  2、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好,流传也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5.高中音乐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1、《祖国颂》

  2、《你是这样的人》

  3、《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走进新时代》,联系所学作品,了解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音乐作品意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教学理念:

  师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在课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并以《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为例,认识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教师从中给予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懂得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体验、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

  2、通过学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①学生将收集的的资料,整理好,用以说明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③学生进入教室按声部落座。

  教学过程:

  一、《祖国颂》

  1、介绍合唱《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出示多媒体)

  《祖国颂》是一首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气势宏伟,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为A,B,A三个乐段,教师范唱三段的主题,并简要介绍说明。演唱《祖国颂》这首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聆听全曲

  3、组织学生说出聆听后的感受

  4、学唱三段的主题旋律,加深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5、出示多媒体:“什么是合唱艺术” 、“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6、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资料,教师参与展示、总结归纳: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二、《你是这样的人》

  欣赏分别由戴玉强的美声唱法和刘欢的通俗唱法演唱,请学生进行对比。

  作品介绍:《你是这样的人》是电视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是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而作,题材为颂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长。

  请同学说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重复欣赏,戴玉强演唱的。

  师点拨提示:周恩来,是一个让后人无限追忆和怀念的历史伟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也无法忘记那些为革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三、《走进新时代》。

  (1)分别欣赏:独唱《走进新时代》、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同学们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独唱、合唱,产生的效果有怎样的区别。

  (2)实践

  教师弹奏并演唱《走进新时代》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走进新时代》,进一步体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师:《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党的“xx大”召开前夕,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婉转动听的音调,抒发了全国人民,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歌曲的曲调采用民族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第一乐段是陈述性的诉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演唱中注意装饰音的效果,使曲调更具有口语的语感,自然而优美。

  第二乐段是对比段,旋律在高声区,情绪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学唱中,教师要给予气息,咬字、吐字、强弱、情感处理等,必要的指导,把歌颂与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播放歌曲,全体合唱《走进新时代》,教师指挥。

  四、巩固与深化

  教师与学生一起,把整节课的内容,回顾,整理,总结归纳。

  学生可继续用搜集的资料说明。

  教师在音乐有何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进行研讨。

  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研讨。

  音乐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研讨。

  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后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提问与考核。

  五、下课,布置作业。

6.高中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实用音乐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音乐;②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乐。

  3.情感目标: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②用音乐关爱自己和他人。

  课型:自学研讨课(网络环境下的音乐学习)

  教具:自建《音乐与生活》网站、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老师、课代表主持)

  1.组织教学(老师主持);

  2.学习方式和要求(课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导答问:

  师:请同学们回忆在这个活动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这些音乐是在何种场合下出现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时显示问题)

  生:4次。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起到了发布命令→烘托气氛→统一动作→放松情绪的作用。

  5.揭示课题:

  师:这说明音乐与人类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吧!(屏幕上显示课题《音乐与生活》)

  (二)研讨问题:

  1.实例显示:

  ①生活中的音乐;

  ②学生答问;

  2.导学提示:

  ①关于《音乐与生活》学习网站;

  ②揭示研讨主题:

  A.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B.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C.生活中有哪些经常听到的音乐?

  D.生活中的音乐分哪几类?

  3.网上活动:

  ①资源浏览;②BBS聊天交流讨论;

  (三)深入实践:

  1.准备活动:

  ①课代表发言:为加深大家对音乐实用功能的理解,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几段音乐,请选择一段进行情境表演;

  ②教师补充提示:这些场景可以是颁奖、天气预报、时装表演、感情朗诵、交谊舞、卡拉OK演唱等,设计表演时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乐与特定场景的联系;

  ③学生分头准备情景表演;

  2.表演活动:

  ①课代表主持学生即兴表演;

  ②学生观看、评价;

  (四)范例介绍:(老师主持)

  1.音乐疗法菜单:听了刚才的讨论,看了刚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学提出的问题:音乐为何能镇痛?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吗?我想就此谈谈我的一些想法,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则音乐疗法菜单(屏幕显示):

  治疗心情不安,思绪紊乱症:《春江花月夜》、《花之圆舞曲》;

  治疗烦躁易怒症:《流水》、《月光奏鸣曲》;

  治疗高血压症:《小提琴协奏曲》;

  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症:《钢琴奏鸣曲第七号》(贝多芬)…

  音乐之所以能起到医疗作用,可能因为音乐也是一种波动,人体也有波动,如脑电波、肠胃蠕动等;音乐是一种节奏,人体也有节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实例;

  3.“超级学习法处方”;

  (五)布置课外作业:

  音乐既然这么实用,那么在关键时刻,只要你精心选用音乐,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课外作业是:①为同学的生日聚会选择一组音乐;②师生食堂进餐选配背景音乐:

  (六)尾声(课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课。

7.高中音乐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即兴性),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一、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收集有关“爵士乐”的资料,并自选展示作业的形式(手抄报,文稿,网页,课件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爵士乐?

  二、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补充。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座,以方便进行讲座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3分钟)

  1、对比听赏:

  管弦乐《北风吹》爵士乐《北风吹》

  师:请大家分辨一下,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谈对音乐的理解

  3、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

  (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探讨(25分钟)

  1、学生的交流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网页资料、课件及喜爱的音乐等),并互相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发展与流派,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

  2、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

  由于没有在介绍的内容上做硬性的规定,教师应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及时、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着重在以下三方面作适当引导、交流:

  ⑴、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空虚布鲁斯(1923年“布鲁斯女王贝西。史密斯原版录音)

  ①学生根据派发的歌谱,随音乐哼唱,并模仿长号的吹奏。

  ②学生谈感受:忧郁、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③学唱一两句,体验黑人喧泄情感的方式。

  ④引导学生对比哼唱课件展示的谱例,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音乐色彩。

  ⑤学生总结:“布鲁斯“的风格特点。

  “枫叶”拉格泰姆(作者:“拉格泰姆”,司各特·乔普林Scott·Joplin)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

  ②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找出重音基本节奏。

  ③学唱主题音乐,帮助学生掌握拉格泰姆的节奏。

  ④引导学生总结拉格泰姆的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⑵、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

  ①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被称为“灵魂音乐”、“陈述心灵本能的音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否用一段音乐来说明?

  ②师:即兴演奏(演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这些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中能用录音的方式把它记载下来。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民了一部爵士音乐史。

  ③对比欣赏:“What a wonderful wold”两个不同的版本。

  ⑶、关于爵士乐的发展流派

  ①简单总结各流派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音乐流派的听辨。

  ②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爵士音乐的发展史中总有一个群体在*另一个群体,使爵士音乐在不断地否定——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使爵士音乐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说明:此环节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与介绍的情况,灵活、及时地作出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表达他们的学习成果,尊重其学习的过程。)

  3、爵士乐的艺术价值

  ⑴、爵士交响乐的产生——《蓝色狂想曲》

  大的价值在于:把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⑵、复习主题音乐并模仿乐器演奏哼唱。

  ⑶、欣赏洛杉矶奥运会百台钢琴演奏《蓝色狂想曲》的盛况。

  ⑷、师:为什么美国要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演奏《蓝色狂想曲》?这说明了什么?设想一下,中国的2008年奥运会会向世界人民献上什么音乐呢?

  (说明: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思考与创作(10分钟)

  1、爵士乐在中国

  ⑴、欣赏影片片段:解放前的舞厅中以爵士音乐做背景的场面。

  师:在这个影片片段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学生交流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爵士乐在中国的看法。

  ⑶、师: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当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舶来了东方;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⑷、欣赏:《蔷薇蔷薇处处开》

  师:由于历史的原因,爵士乐在很长的时间内,与颓废甚至反动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成了“靡靡之音”和腐朽生活的背景音乐。我们通过了解知道:爵士乐本是美国黑人创造的,是美国黑人情感的渲泻与流露,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只是基某些因素的影响,使人们对美国这种音乐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但现代开放的中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接受外来的音乐文化,应以开放的心态来了解、学习多元的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视野。

  (说明:结合中国的实际,让学生再次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导出本课的学习目的:学会用审视的眼光对待外来的音乐文化,体现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

  2、中国的爵士乐现状

  师: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故此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许多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⑴、欣赏:具有爵士音乐风格的中国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⑵、分析与交流:

  师:这首由中国民歌改编的爵士音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布鲁斯音调的和声、切分音的节奏以及演奏者的即兴的技术发挥)

  (说明:再次归纳爵士乐的主要音乐特点,并为以下的即兴创作环节做铺垫。)

  3、创作和表演

  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

  可做简单的旋律风格改编(教师稍做示范,并提供一定的范围)

  可为旋律配节奏的伴奏

  可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

  可模仿爵士乐手的演奏

  ……

  (说明: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什么是爵士音乐”)

  四、归纳与总结

  1、再次提出课题:什么是爵士音乐?

  引言:“若你非问不可,你是永远不会知道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2、师:你们认为老师组织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3、师: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是你们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谢谢大家。

  (说明: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本课的点睛之处,也是对本次学习的总结与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老师也是一个有限的主体,整个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8.高中音乐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感,增强对自己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提升音乐的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大附点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三、教具

  钢琴、课件、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演唱一首歌曲送给大家,大家仔细的聆听,歌曲传达着怎样的情感呢?

  歌曲《望乡》部分

  学生:歌曲啊传达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评价学生并引出课题、板书

  环节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教师:让我们先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同学们体会和感受一下,歌曲传达着怎样的一种情绪,抒发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学生:深情、思恋的情绪,对大海的和故乡的怀念的情感。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简单介绍歌曲。

  2.复听歌曲

  教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大家思考一下,歌曲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二段

  教师,并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段感情的特点。

  学生:第一段,朴实、优美、回忆在海边经历。第二段音区提高充满激情,表达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真挚的情感。

  教师评价并引出发声练习

  3.发声练习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声需要注意的地方,评价学生的发声练习。

  4.模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在大海边,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学生:海浪声、海鸥的叫声、轮船的汽笛声。

  教师引导学生用轮船汽笛的“呜呜”声,随教师钢琴模唱旋律。

  5.视唱歌谱

  教师带领视唱歌谱,并解决附点十六分节奏难点。

  6.朗读歌词

  教师提示学生按照歌曲的每乐段的情感特征,有感情层次的朗读歌词,并评价。

  7.演唱歌曲

  教师:接下来,大家跟随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大家的歌声真是太深情优美了,这么优美深情的声音,如果加上其他表演形式的配合,就更好了。

  环节三、拓展提高

  教师: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给歌曲进行自选形式的表现歌曲,我们看看哪一小组棒。

  教师巡视并指导

  环节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结束的很快,转眼间又到了下课的时间,那么大家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大家今天的收获真多呀,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是我们一生都不能忘却的地方,人啊就像风筝,故乡就像线,心念故乡,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走多远,都记着自己的故乡,记着自己的根在哪里。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大海啊,故乡

  1=F3/4

  附点十六分

9.高中音乐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一、 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 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习歌曲

  2、 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 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 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板书设计

  歌唱祖国

  音乐知识:

  1、二段体 A + B

  2、三段体 A + B + A 或 A + B + C

  教后自我分析:

  《歌唱祖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他们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这首歌的困难相对少一些。也正因为他们有印象,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如: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或凭印象唱歌,难免唱错而不知错。加上先让为主的影响,改正起来不容易。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合唱录音、分组比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状态下克服那些消极因素,课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节奏有的同学还是把握不准。须多加注意和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前置补偿:

  1、 复习歌曲《游击军》

  2、 做休止符节奏练习

  二、 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 出示目标(略)

  四、 新授教学:

  1、 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 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 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时纠正

  (1) 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 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

  (3) 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活动)

  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 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五、 巩固训练

  1、 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2、 给学生做合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六、 音乐知识

  1、 二段体A + B

  例:《游击军》

  2、 三段体A + B + A 或 A + B + C

  例:《歌唱祖国》 A + B + A

  七、布置练习作业,总结下课!

  (学生讨论歌曲,并分析其情绪并结合到歌曲当中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学习音乐知识总结)(学生活动)

10.高中音乐教案 篇十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1.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