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湖北选调生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篇一
扫码消费如何不“扫兴”?前不久,一项关于二维码生活场景应用情况的调查,引发关注和思考。调查显示,扫码消费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为餐饮、文旅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带来新契机。
但同时,强制关注、夹杂广告、操作繁琐等问题,让消费者深受困扰。比如,有消费者驾驶车辆离场前停车系统已识别并显示费用,但扫码后的界面仍要求手动输入车牌号等才能支付;有消费者到店就餐被告知只能扫码下单,并且后续广告推送让人不胜其扰;个别文旅景点忽视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消费群体需求,完全依赖线上预订……解决这些问题,亟待加强监管、协同施策。
今年年初发布的《20xx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显示,77.5%的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受访者月均消费总支出的86.1%由移动支付完成。而在移动支付满足消费者数字生活基本需要的过程中,各类不安全行为还不少,欺诈、受骗事件屡有发生。对此,北京市消协发文劝导相关经营者,“不得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进行自助点餐或购物、缴费”,上海市有关部门也针对网络点餐不同场景下餐饮经营者收集、使用、保管消费者个人信息等提出具体合规要求和操作准则。各地实践启示我们,提升扫码消费的服务体验,首先需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筑牢安全屏障。
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消费体验,而且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在点餐方式上,消费者应享有充分的选择权,既可选择人工点餐,也可选择扫码点餐;又如,扫码支付中过度收集性别、手机号、生日甚至身份证号等与消费服务无关的数据,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再如,“诱导精准定位”“关联搭售”“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等不合理限制,违反了《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要杜绝扫码乱象,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以更强有力的监管举措,将法律法规落实落细。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就要为消费者创造安心、清朗的消费环境。提升扫码消费的服务体验,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也要建立联合执法和监督机制,完善投诉渠道和线上、线下调解机制。未来,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带来更丰富的消费选择,这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也是消费者保护的新挑战。无论是引导扫码服务提供者收集个人信息时遵循最小必要原则,还是监管部门打好抽查、暗访、约谈、罚没、整改等“组合拳”,都需要坚持前瞻性思考,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7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巩固居民消费稳步扩大的态势,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都要求不断提升消费体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从阶段性治标到中长期治本,从强化权益保护到促进科技向善,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我们就能够更好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2.2024年湖北选调生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篇二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3.2024年湖北选调生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篇三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牵动着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政府必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守住全民生命红线。
建立最严谨的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就无法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也一样,没有统一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标准,执法部门也无法检测和判断食品是否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就会变得无从下手。食品安全标准要从严制定,要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尤其是在标准种类、数量等方面保持一致,在最严谨的标准下,要久久为功地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法规、树立良心经营的道德典型,如此才能让食品安全标准深入人心,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落实最严格的监管。对于食品行业的种种乱象,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一味地自生自灭,那么公权力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必然如“纸老虎”一般,没有任何威慑力。管理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而言,面对潜在问题必须一个杆子插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于所有食品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因此必须筑牢食品监管防线,为食品问题扎好安。
实行最严厉的处罚。由于食品安全存在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法律震慑力不足等问题,造成违法者无视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违法者要加重处罚,重典治乱,对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对违法企业要做到“处罚到人”,财产罚、资格罚、行政处分、刑事处罚多拳组合,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其他直接责任人等相关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罚,绝不出现“漏网之鱼”。同时对严重食品违法者要实现终身禁止参与食品行业,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使其“无地可躲,无处可逃”。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稳定之基,而食品安全则是民生之本。让问题食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这既是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作出的郑重承诺。严守食品安全没有“休止符”,唯有此才能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红线,构建生态健康中国。
4.2024年湖北选调生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篇四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对民生、经济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美丽中国打好基础。
提升保护意识是打造美丽中国之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人,成败在于全社会能否形成广泛的生态共识,时下最流行的是“垃圾分类”“烟头革命”等环境保护的话题。在上海“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垃圾不分类,垃圾里面的有害物质不仅难以处理,而且严重破坏土壤环境,大大提升了环境保护的难度。上海市政府采取把垃圾不分类者处罚款或纳入征信的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挂钩,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构建美好生活之基。
良性发展经济是打造美丽中国之本。企业是构建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为了取得高效的利益,弃生态文明建设于不顾,数据造假,排放环境污染物,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实,抑制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可依。两高出台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但是企业的不重视,执法机关不严格,“按了葫芦起了瓢”,企业依然铤而走险,无视法律法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构筑经济发展之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打造美丽中国之魂。绿色的梦想不是单独国家、政务、企业的,更不是个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命运共同体之中,既共享环境治理和发展的结果,也承担其中的风险,没有任何可以独善其身。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筑命运共同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我们始终把这一发展理念始终牢记在心中,形成“公约数”激活生态文明的原动力,才能汇聚大的建设合力,解决发展难题,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5.2024年湖北选调生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篇五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青年者,人生,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激荡家国情怀,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