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 #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勤奋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供大家查阅。
1.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一
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大,势能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2.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二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电路的组成:
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
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3.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三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④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4.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四
与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盐(溶液)+金属单质-------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盐+酸--------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3)盐+碱--------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4)盐+盐-----两种新盐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5.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五
1、氧化性: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Zn===2FeCl2+ZnCl2
FeCl3+Ag===FeCl2+AgCl
Fe2(SO4)3+2Ag===2FeSO4+Ag2SO4(较难反应)
Fe(NO3)3+Ag不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
2FeCl3+2KI===2FeCl2+2KCl+I2
FeCl2+Mg===Fe+MgCl2
2、还原性:
2FeCl2+Cl2===2FeCl3
SnCl2+Cl2===SnCl4(SnCl2有强还原性)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2Na2SO3+O2===2Na2SO4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MgCl2+2NH3.H2O===Mg(OH)2↓+NH4Cl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3PO4+HCl===Na2HPO4+NaCl
Na2HPO4+HCl===NaH2PO4+NaCl
NaH2PO4+HCl===H3PO4+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3NaHCO3+AlCl3===Al(OH)3↓+3CO2↑
3NaHCO3+FeCl3===Fe(OH)3↓+3CO2↑
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
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
6.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六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1、十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胜利的日子: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是列宁。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国家政权。
5、列举苏维埃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世界大战。
6、列举下列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英国的宪章运动;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第取得胜利的革命:十月革命
第2课:
1、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政策。核心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922年,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4、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阶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7.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七
世界近代史
1.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林肯就任美国总统。(这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第一个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美国。
3.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标志:1868年明治维新。
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电,石油)
5.世界上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制成。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美国的爱迪生。
7.人类历第一架飞机:1903年,由美国的菜特兄弟制成。
8.第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9.第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0.第世界大战中残酷的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8.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八
世界现代史
1.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2.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3.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5.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6.华盛顿会议大的受益国:美国;大的受害国:中国;受限制厉害的国家:日本。
7.罗斯福新政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9.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10.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3.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大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9.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九
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各元素主要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况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钾不是活泼的金属,金不是不活泼的金属。
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0.初三下册期末重点(物理 化学 历史) 篇十
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6.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7.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8.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9.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