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申论例文甄选 篇一
“挖掘机指数”走高,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稳投资、稳增长标注鲜明注脚;农作物育种创新加快,“中国种”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优化政策供给,拿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招硬招,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今年开春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担当有为,描绘出一幅希望之春、播种之春、奋进之春的动人画卷。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是朴素的方法理论。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拥有“抬眸四顾乾坤阔”的时与势,也面临“障日风多雾不开”的难与险。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千头万绪的治理课题,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无不呼唤党员、干部激发真抓实干、知难而进的奋斗姿态、干事状态,无不呼唤更多能征善战、闯关夺隘的将才英才。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高扬的是奋斗精神,维护的是清风正气,得益的是党的事业。各级党组织务须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善于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特别是那些长期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前沿工作的干部,付出了大量辛劳,赢得了人民口碑,理应让他们拥有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与获得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更有底气勇气,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必须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要有一定的容错空间。冲在前面担当任事,出错的可能性必然增加。讲担当、讲作为、讲实干,必须辅之以精准的奖惩机制和宽松的容错机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健全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关心关爱等机制,广大干部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开手脚专心任事。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领导干部既要为事担当,为正确的事坚持不懈,也要为人担当,给正确的人撑腰鼓劲。让能挑重担、扛大梁、打硬仗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让敢揽过、不推诿、不拖沓的人干什么都受敬重,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必然会蔚然成风,党和人民的事业必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2023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申论例文甄选 篇二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病有所医”得以解决,老百姓就有了健康。药品问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看病就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药品问题,就是为了更好的释放“健康红利”。
持续进行降价,解决“看病贵”。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大事。为逐步解决看病贵问题,近年来我国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重大改革,截至去年底已开展了三批集采,覆盖的药品平均降价54%,每年节约费用530多亿元,惠及亿万患者。近期又将开展第四批集采,并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要求按照医改部署,坚持三医联动,推动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这一举措的推动,将会让药品的采购挤掉水分,让出更多空间惠及群众,也必将有力助推“看病贵”在更大程度上得以缓解。
保基本保临床,解决群众“烦心事”。过去一段时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与临床用药出现不均衡情况,影响了老百姓看病就医体验以及治疗效果。针对此情况,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与时俱进,按照保基本、保临床原则,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并逐步覆盖国内上市的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和耗材。特别是对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采购作出特殊安排。一个个精准有效的举措,将消除医保药品目录内的“空白点”,提升必需药品、急救药品的储备、报销,更好的解决人民群众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烦心事”。
加强药品监管,让患者药企“双受益”。药品是一个特殊的商品,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安全有效。当前,我国正在构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治结合的大健康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药品服务势在必行。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质量和价格公平竞争产生中选企业和药品、耗材,让医疗机构确保优先使用中选药品,按需求尽可能提高采购量。中选企业则要确保降价不降质量、不减疗效,保证供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监管。作为药企必须促进产品创新升级,提高药效,让利患者,努力使药品的各项改革实现患者和企业“双受益”。
药品改革“减负担”,健康红利“惠民生”。如今,全面小康已经实现,全民健康也在加快实现。相信,随着进一步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的全面铺开,健康中国的各项制度基石必将蹄疾步稳逐渐成型,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感定会越来越强!
3.2023年内蒙古三支一扶考试申论例文甄选 篇三
建设交通强国,不仅要有安全、高速的高铁列车为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流动和文化交流增添速度动力,同样也需要穿越山间“站站停”的“慢火车”,让经济尚且欠发达地区的百姓享受到交通红利。脱贫致富与交通基础建设有着紧密联系,公益“慢火车”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慢火车”是老百姓的“公交车”,列车穿行的地区基本都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乘客也大多是各族旅客,基本上每天都有人们带着鸡、鸭、牛、羊等农副产品上下车。每逢周末,学生们乘坐这辆“校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慢火车”为大山深处的人们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脱贫致富的希望,这列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慢火车”既是老乡们出门乘坐的“公交车”,又是助力脱贫攻坚的“致富车”。
动车代表了中国速度,而慢车则展现了中国温度。
无论是行驶在乌蒙山区的5652次列车,还是穿梭在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8361次列车,还是从陇西开往青林7503次列车,价格几十年没有变过。“慢火车”对于沿途低收入的群众来说,无疑是实在、温暖的交通红利,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信心。“慢火车”的存在让不断发展的铁路事业不仅有速度的飞跃更保留了民族的温情。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在高铁时代,慢火车对偏远乡村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运输支撑作用。“小慢车”上的乘客不仅可以领略沿线的风光,更可以利用乘车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货品交易,更像是“流动的集市”。为方便群众运送牲畜、农副产品,“小慢车”专门打造牲畜车厢、大件行李区,保证从生产、饲养到售卖的运输环节畅通,将深山农畜、山货特产带到各地市场。“小慢车”流动的是货品,换回的是沿线群众的致富希望,不仅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达到了“客补”与“货补”的协调发展。
如今是铁路密布、高铁飞驰的时代,但不可否认,后的“小慢车”没有与时代脱节,而是以流动的爱、抵达人心的温情,诠释着一个企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疾驰如风的动车组和慢慢悠悠的绿皮车,对照鲜明、耐人寻味,勾勒出一幅中国铁路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