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 #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复习提纲#】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就会变成一个水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本篇文章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复习提纲》,供大家借鉴。
1.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复习提纲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中和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酸性;硫酸厂的污水中有硫酸,可以用熟石灰中和;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分泌蚁酸),可涂上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2、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用pH,pH的范围在0~14之间。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4、测定pH的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5、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
2.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复习提纲
常见的酸和碱
石蕊和酚酞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用于金属除锈,人的胃液里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2、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用于金属除锈。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衣服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否则会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5、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溶液中都有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铁锈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铁锈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CO2、SO2、HCl)。氢氧化钠可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物理变化),还能和CO2反应而发生变质(化学变化),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4)工业上制氢氧化钠:Na2CO3+Ca(OH)2==CaCO3↓+2NaOH
2、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可做建筑材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制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H2O==Ca(OH)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3、碱的化学性质
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所以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和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3.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复习提纲
一、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改变铁的单一结构,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1、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2、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4.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复习提纲
一、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2Fe+3CO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书上图8-20需注意:
①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③尾气的处理:因为CO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4、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5、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
二、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
含杂质的物质质量与纯物质质量的转化:
纯物质的质量=含杂质的物质质量×纯物质的纯度
5.初三化学期末下册复习提纲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