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河南省安阳市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通知

时间:2021-12-27 13:46:00   来源:安阳市教育局     [字体: ]
【#教育# #河南省安阳市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通知#】河南省安阳市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通知已发布。将《安阳市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措施,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忧考网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image.png


  安阳市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的通知》《中共安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河南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质量提升、均衡发展等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教育教学、作业管理、招考制度、质量评价、教研支撑、课后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真正减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切实提升。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推动(2021年11月-12月)。各县(市、区)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当地的提升措施,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并于12月31日下班前将提升方案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2022年1月-10月)。各地根据措施方案具体开展各项工作,逐事逐项推进落实,不定期开展调研督察,强化指导,持续推动。

  (三)总结推广(2022年11月-12月)。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质量加强监测、梳理、总结,形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展示交流活动,推广优秀经验做法。

  (四)巩固提升(2023年1月及以后)。形成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教育教学成果,持续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四、工作措施

  (一)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1.构建“五育并举”培育体系。树立全面育人理念,落实“五育”并举要求,鼓励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建立健全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培育遴选一批“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和实验校。坚持开齐开足体育课、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等要求落到实处,持续改善学生视觉环境,积极探索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管理机制。尤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劳动教育载体,提高学生审美和劳动素养。大力实施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每年5月25日所在周定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学校要在开学、放学前将安阳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服务热线电话(4006988525)和学校心理健康热线宣传到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2.推动思政育人改革。成立安阳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挥“安阳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融合教研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安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德育内容渗透细化落实,提升红色研学实践效果。

  3.建立好家校社协调育人机制。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健全家校共育机制,推进全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形成育人合力。进一步发挥教育会客厅、家长学校作用,开展家校互访,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育人协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校社联动育人效果,全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全市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建立健全各级教学指导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省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各级教研部门要对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定期指导,引导各学校形成教学管理特色。定期举办主题活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要注重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每年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成果,遴选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每学期抽取部分学校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调研。

  2.深化课程领域改革。各县(市、区)要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市小学全面开展一年级适应教育和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市级教研部门会同县级教研部门制定零起点教学示范课例。开展零起点教学优质课评选、零起点教学观摩课活动、优秀作业案例和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推动全市零起点教学工作的开展,发现、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各县(市、区)要制定幼小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小学零起点教学和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指导。落实国家关于校本课程有关规定,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指导,开展全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一是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二是学校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可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三是鼓励可自主统筹实施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教学,市教育局将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团体评选活动。

  4.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联系其他部门在教师编制、经费投入、物质保障等方面进行支持,赋予集团内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内部管理权,实现集团内各校在队伍建设、教学教研、考核考评等方面一体化融合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5.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实现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全覆盖,实施校园网络建设与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动“数字校园达标校”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智慧教育大平台,构建我市公共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实现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做好示范区、示范校及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遴选,引导教育信息化应用开展。

  (三)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市级教研部门研究制定《安阳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办法》,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监测机制。各县(市、区)和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测。鼓励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长期的作业公示板,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教研部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与作业管理,制定不同学段作业设计指南,每学期至少开展作业设计和作业量检查。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县(市、区)和各校要加强对学校作业总量的监管,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所有小学每周工作日内确定一天为“无作业日”,向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作业超时熔断机制”,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家长及时向班主任申请免做或者延后完成作业,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生睡眠监测机制,每学期至少进行睡眠监测。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研究制定我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把科学、有效、合理地设计作业纳入各级教研工作体系,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的作业管理紧盯“五育并举”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统筹作业内容与类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县(市、区)每学期要开展作业设计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学校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形成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评价试点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学校要引导教师切实履行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教师和家长要督促学生回家后主动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文体和阅读活动。

  (四)完善招考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1.完善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持“公民同招”,严肃招生工作纪律,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坚决遏制“择校热”、掐尖招生等问题。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2.加强学校考试管理。积极落实教育部和我省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有关要求,严格压减考试次数,制定《安阳市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可以综合采取趣味游戏、汉字听写、朗读诵读、口语交际、生活应用等寓考于乐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期中考试。学校要积极探索实施音乐美术方面的命题评价。各县(市、区)应制定本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管理实施办法,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控制考试难度,切实提高命题质量,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市县教研部门应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评估和教师命题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命题水平,并对学校命题开展考前备案、考后评价,对命题好的先进典型要通过现场会等形式进行表彰,提升我市学校命题水平。科学的运用考试结果,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严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各县(市、区)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报备、审批、公示等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力度。

  (五)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质量监测

  1.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引领和促进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引入家长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建立专门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研究、执行机构,推进教育领域“破五唯”。在中小学探索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创新评价工具手段,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

  2.加强质量检测评价。落实好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实行县(市、区)和校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价的办法,并定期对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教研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各学段各学科的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诊断反馈机制,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教科研支撑引领

  1.强化教科研支撑作用。健全县(市、区)教研队伍建设,足额配齐教科研管理人员以及学科教研员。改进和完善教研工作体系与方式,构建完整的市、县(市、区)、校三级教研管理体系。选取一批示范性学校作为教研培训基地,开展驻点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发现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设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强化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等工作职责,真正开展有指导、有目标的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工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构建具有安阳特色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科研工作体系。

  2.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各级教科研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运用教科研手段,结合本地实际精准施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各级教科研部门要组织教师进行国家课程研究,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开展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开展作业设计专项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作业自主设计能力和水平;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培训与指导,可以通过设立小课题、微课题的方式让一线教师做中学、学中做,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引领教师加强教学反思和总结。

  3.推进教科研成果转化。各级教科研部门要坚持教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针,加强教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将减负提质增效作为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工作去解决,通过不同方向、不同类别的研究,形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实践经验。要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建立观摩交流平台,每学期至少组织观摩交流活动,推动教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七)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确保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要与我市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要根据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修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等方式,保障教师学习、备课时间及休息权利,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鼓励学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采用“课程超市”供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将课后服务纳入教研体系,既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也要因材施教、分层分类开展个别学生学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实践、兴趣小组、多彩社团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加强课后服务质量监测,每学期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指导学校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做好课后服务宣传工作,征集一批典型案例,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保障课后服务条件。各县(市、区)和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学校课后服务收费要求和规定,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学校要做好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考评,并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在进一步强化学校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指导有需求的学校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并为学校遴选符合条件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区等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专业机构,以及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退休教师、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多样服务需求。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各县(市、区)要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党对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定期视导学校制度,市县级教育局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视导1所学校。加强统筹规划,保障必要条件,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县(市、区)要结合我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关键环节,*难点问题,着力推动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招考制度、质量评价、教研支撑、课后服务等落地落实落细。

  (三)加强监督检查。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并将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四)注重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及时总结推进义务教育质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做好宣传推广,大力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