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

时间:2021-07-30 13:16: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小学六年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及说课稿#】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 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 渲染(xuàn) 迂回(yū) 蒙古包(měng)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洒脱”的意思是:潇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反映了草原的广阔无边。

  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鲜艳的服装来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③“翠色 欲流”一词可以从难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这里表示“将要”的意思,“翠色 欲流”就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写出了草原的绿,是充满生命力的。

  ④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来到很远的地方欢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热情。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里,蒙古族人热情款待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联欢。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们与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地告别。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

  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总结学习方法:①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②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③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

  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天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小丘羊群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这种境界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这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发挥想象。

  (会情不自禁地说:“哇!这场面好盛大呀!好热情呀!分明是迎接贵客才这样做的!看来蒙古族人就是热情好客,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但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亲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听到了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作者的欣喜与兴奋。

  (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理解“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说明我们与蒙古族人民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激动与开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

  怎么忍心分别呢;对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诉说。

  (2)由“天涯碧草”展开想象,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无边的绿色、翠绿欲滴的大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们的依依惜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们的热情款待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些空的答案,要有关键词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参考。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掌握14个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技能目标:揣摩、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丛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四、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五、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声像感知,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兴趣是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在本课的导入中,我将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感官刺激作用来启动学生的认知倾向,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此时,我将会播放《吉祥三宝》的视频声象,让学生对吉祥三宝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这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望,从而更好的带着学生神游美丽的大草原。】

  (二)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当中,我将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发现草原的自然美,学生由情创意,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文中重点的语句,我将会出示与之相应的图片,由于图片的颜色鲜艳,形象突出,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个重点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句话的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渲染"和"勾勒"进行理解,并让学生动手画画。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结合图象,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到小丘线条的优美。】

  (三)自读品味,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美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小组读,齐读,自读,指名读等形式,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内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会配上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出草原美丽,恬静的景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真切的走进大草原,从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悟美

  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汇报的学习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将会放手让学生学习他们喜欢的部分,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汇报你觉得能体现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生与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突破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俗话说:"画龙贵在点睛。",在这个环节上,我将引导学生紧紧的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点题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情感得到升华,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六)整体回顾,拓展迁移,让美得到延伸

  课上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因此我将会引导学生再次的朗读全文,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学生通过学习《草原》一文,激发了学生对西部的兴趣和欲 望,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时即将结束之际,我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料,例如与之相关的网址,书刊等,并鼓励学生自主的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与同学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是为本组"走进西部"其他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板书设计

  天空:清鲜明朗惊叹

  美丽的风光

  草地:一碧千里舒服

  热情迎接

  1、草原     激情相见

  美丽的蒙古人   盛情款待  蒙汉情深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