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法律法规》复习考点
基岩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①调查任务。
a)查明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着重分析研究控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主导因素和条件;划分含水层、组、带及地下水的类型,并研究各类地下水的形成、富集、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质状况;访问和搜集有重大供水意义的井(孔)、泉和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地下水动态资料。
b)查明基岩自流水盆地和自流水斜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构造裂隙及岩体、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富水性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的风化带中地下水的一般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
c)第四系发育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等松散砂砾石含水层的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d)查明区域水化学的一般特征,初步了解热矿水成因、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e)了解地方病与环境地质的关系,了解由于水质污染而引起的“污染病”的状况和致病原因。有“三废”排出的工矿区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地区,应调查和搜集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污染而引起“污染病”的状况,水中有毒成分含量、污染途径和污染质来源等资料。对浅层地下水更应注意污染问题的调查。
f)初步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以水利工程地质为主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②调查内容。一般基岩丘陵山区,地下水受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分布极不均匀。地质构造往往是控制地下水的主导因素,大的构造体系控制着区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局部水文地质条件则受次一级低序次构造所制约。在调查中必须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工作方法,即由低序次的富水构造着手,
找出控制地下水的高序次构造,据此预测低序次构造的富水性。
在分清构造体系及其生成序次的基础上,对典型的断裂构造,应查明其力学性质、断层规模、产状要素、胶结和充填程度、岩脉与岩体活动和蚀变破碎情况、后期构造作用、被切割岩石的力学性质、裂隙发育程度及地下水活动痕迹等。
【篇二】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法律法规》复习考点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调查岩溶含水层分布,研究地层、构造、岩脉与岩溶水的关系。调查地表有规律分布的各种岩溶形态,如串珠状洼地、干谷、漏斗、溶井、落水洞、塌陷等;各种岩溶水点,如岩溶泉、地下河出口、出水洞等是调查的重点;测定空间位置、水位、流量、流速、水质,调查补给范围、补给来源。对岩溶水点的水位和流量,应力求获得最枯时期资料,并访问雨季动态变化。岩溶水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相互转化的速度较快,特别是*露、半*露型及一些浅覆盖地区,地表河水流量变化较大,应研究其伏流情况,对流量变化显著的河流,应分段测定其流量,常年有水的河流宜在枯季测流,间歇性河流可在雨季测流。要调查研究岩溶地下水系统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不同类型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要求各有侧重。*露地区主要查明岩溶发育特点及岩溶水点的详细情况。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尤其要查清地下暗河的分布、补给面积、流量与水质等状况。在覆盖型岩溶地区,要调查主要地下通道的位置及埋藏情况,查明岩溶强烈发育带,勾绘出强径流带及富水地段,评价其水质、水量。埋藏型地区,要获得各岩溶含水层组的埋深、厚度、水量、水质等初步资料。
【篇三】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法律法规》复习考点
黄土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我国北方分布着54万k㎡的黄土(包括黄土台塬、黄土丘陵和河谷平原一丘间谷盆区),厚度由数十米至数百米。黄土地区土质疏松、沟谷深切、地形破碎、水土易于流失,地表缺水严重,多呈半干旱景观。
黄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侧重调查黄土地区的地貌特征。黄土区的地貌往往反映基底构造轮廓及下伏地层的分布与发育情况,控制地下水的赋存、运移。注意调查黄土台塬(包括呈阶梯状的台塬)、黄土丘陵(梁、峁、沟壑)、山前洪积扇(裙)和河谷阶地的形态等,收集黄土层中溶蚀、湿陷、沟谷切割密度及深度等数据,观察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及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等。通过对井、孔、泉水的研究,确定黄土层中的含水层位,分析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黄土地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地方病与水土、地貌的关系。研究合理开发黄土地区地下水的方案,并推测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篇四】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法律法规》复习考点
沙漠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有大片沙漠地带,年降水量仅50-100mm,蒸发强烈,该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地生活、生产和治理沙漠用水而寻找地下水源,因此,要对所有地下水露头(钻孔、井、泉、湿地等)进行观测。在查清从边缘山地到沙漠内部,松散沉积物形成特征的基础上,查明砂丘覆盖的淡水层和近代河道两侧淡水层的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调查古河道、潜蚀洼地和微地貌(沙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淡水层或透镜体的分布关系,注意可能汇水的冲洪积扇、冲湖积层的分布特征,寻找被掩埋的冲洪积扇、古河道带及冰水堆积物;调查山地与戈壁带的接触条件和地下水溢出带,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运动规律及排泄特点;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关系,从山前到腹地的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还要注意研究古气候特征,可指导寻找现代沙漠之下的地下水。